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

每經網首頁 > 熱點 > 正文

樂淘轉型品牌電商 垂直B2C漸成“小眾市場”

2013-01-11 01:18:5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齊文婷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齊文婷 發自深圳

曾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垂直電商近日噩耗不斷。

上月,樂淘網將北京團隊調往珠海,并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裁員。與此同時,有消息稱鞋類B2C好樂買因資金緊張正在尋求出售,正在與蘇寧易購進行洽談,但該消息未得到證實。

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平臺電商的擠壓之下,由于成本居高不下、管理風險不斷增加,以及利潤不斷降低,垂直B2C可能最終成為“小眾市場”。

樂淘官網砍掉代銷業務 /

樂淘于2008年5月由百度原總裁助理、市場總監畢勝創辦,并由金山集團原CEO雷軍擔任董事。

網站上線后不久,便由玩具電商轉型為鞋類電商。根據樂淘披露的數據,公司2011年的銷售額坐上了行業第一的寶座。

不過好景不長,2012年年末,樂淘被曝出大量裁員的消息。

樂淘網宣布,基于成本控制等因素,樂淘網正將北京團隊調往珠海,同時會留下相關人員負責與其他電商平臺的對接,保證樂淘全網業務的正常運營。

樂淘網副總裁陳虎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樂淘由渠道電商轉型為品牌電商后,原有的一些部門確實進行了裁員,目前公司已將業務重心放在了自有品牌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

“樂淘的設計和生產中心都在珠海,將北京團隊遷至珠海是為了離生產源頭更近,同時降低人員分散產生的成本。”陳虎表示,南方更低廉的勞動力也是樂淘搬遷考量的因素之一。

事實上,樂淘在2012年6月就開始謀劃向品牌電商轉型,先后推出五個自有品牌。7月份,公司對外公布的數據顯示,公司月銷售額超過500萬元,利潤比以前翻倍。與此同時,樂淘開始入駐天貓、京東、亞馬遜中國等開放平臺,官網只賣自有品牌,砍掉了原有的代銷業務。

樂淘向品牌電商的轉型在垂直B2C網站中并不罕見,此前聚美優品也從團購網站轉變為B2C化妝品電商,然后又轉型為品牌電商。

與過去代銷的模式不同,樂淘轉型后成為了一個集設計、銷售為一體的品牌公司。

陳虎表示,“樂淘通過整合資源,建立一種買手制的生產、銷售模式。這些買手相當于產品經理,由他們帶領團隊進行產品的設計、開發,然后將方案給代工廠商。一個買手團隊從幾人到十幾人不等,通常一批產品要提前一年設計,提前半年或一個季度進行生產。”

陳虎進一步指出,雖然樂淘以前做代銷時就已經與一些工廠建立了合作關系,但真正運營品牌仍非常困難。“從一個小眾的細分市場切入,力爭把小眾市場做大,是我們目前的方向。”

創投界人士韓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能否成為一個成功的獨立線上品牌,設計、市場、生產等方面的資源和能力遠比IT技術更為重要。“建立一個品牌的周期,很可能長于培養一個電子商務團隊的周期。”

垂直電商的生死局 /

樂淘轉型品牌電商,緣于平臺電商擠壓下垂直B2C生存空間已日益狹窄。

艾瑞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B2C網站已接近1000家,但收入達到上千萬元的僅有數百家而已。這些網站中,60%~70%的流量皆在下滑。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淘寶、天貓、京東等平臺電商對市場的掌控力愈發強勢。數據顯示,2012年一季度,國內排名前十以外的中小B2C占行業市場份額的11%,而到了二季度這一數據已經下滑至5.5%。

流量排名網站Alexa的數據顯示,鞋類B2C好樂買去年到今年的排名跌了2000多位,排在6965左右;同樣是鞋類B2C的樂淘,在1年之內流量由最高的3000多名,跌至現在的2萬名左右。

2011年,樂淘官方稱銷售額達4億元,在鞋類B2C中居第一。但樂淘CEO畢勝算了一筆賬:垂直購銷類B2C電商公司物流、倉儲、客服、技術、管理人員、市場推廣、代收手續費、包裝等成本約占50%左右,而價格戰之下的毛利率平均為10%,最終凈利為-40%。

相關財報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亞馬遜的倉儲成本和配送成本分別為9.52%和8.3%;當當網的兩項費用分別為5.8%和7.45%;唯品會為8.87%和6.31%。可見,倉儲物流費用和營銷費用是電商的剛性開支,直接關系著垂直電商的生死存亡。

陳虎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流量成本的居高不下,是壓跨許多垂直B2C網站的最重要原因。

對于天貓、京東等大型B2C網站而言,由于擁有眾多品類的商品,當對流量進行導入時,用戶可選擇眾多種商品,其中包括客單價較高的產品。而垂直B2C網站進行同樣的廣告宣傳,成本和獲利卻無法相匹。

目前,一些具規模的垂直電商網站紛紛選擇入駐大型平臺電商,但這種“渠道之上架渠道”的商業模式也并非長久之計。

對于當前電商的行業現狀,電商行業觀察人士康斯坦丁撰文指出,以“內容+平臺+終端”的電商模式不僅能夠擴展產品線,還能增加網站的流量和轉化率,成本明顯低于垂直自營模式。與之相對的是,由于垂直自營電商的成本越來越高、管理風險不斷增加,以及利潤不斷降低,這種運營模式可能會不斷被弱化甚至拋棄。

對此,電商行業分析師李成東表示,由于國內用戶在獨立電商網站購物的習慣難以有效形成,因此未來這一塊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小眾市場。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www.jzqfr.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