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熱公司

每經網首頁 > 熱公司 > 正文

斷臂止血 雅芳中國多地關店裁員

2013-01-09 01:22:39

在新一輪裁員的背后,長期游移于直銷模式和專賣店模式的雅芳,正在醞釀又一輪轉型。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亞蟬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李亞蟬 發自廣州

業績下滑、賄賂丑聞、收購風波……號稱“給中國女性帶來第一支口紅”的國際化妝品巨頭雅芳,正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昨日(1月8日),一名雅芳中國地區分公司的管理人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時稱,2013年新年伊始,雅芳正在廣東、福建、河南等地關閉地區分公司,由此帶來的裁員估計達到100人以上。此外,中國區總部溝通中心的裁員也有100多人。

對于全國多地關閉分公司的說法,記者昨日致電雅芳中國公司事務部,對方表示正在對此擬寫聲明,將盡快回復。但截至截稿,記者仍未收到回復。

在新一輪裁員的背后,長期游移于直銷模式和專賣店模式的雅芳,正在醞釀又一輪轉型。上述管理人員稱,雅芳目前已經作出專注零售的決定。

關閉多地分公司

雅芳中國區總經理林展宏主導的內部改革,終于暴風驟雨般地展現出來。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雅芳中國地區分公司管理人士張先生處獲悉,雅芳在中國區的裁員已經隨著對多地區分公司的關閉而展開。2012年12月,雅芳宣布計劃在中國關閉十幾家分公司。“比如河南的洛陽分公司在今年1月1日被要求關閉,涉及人員7人。”張先生表示。

“每個省份僅保留一家分公司。”張先生稱,雅芳在廣東除廣州公司外,還有東莞、深圳、佛山、韶關、汕頭、湛江六地有分公司,但是隨著1月1日關閉分公司的動作開始,廣東僅剩下廣州一地設立公司。此外,在唐山、廈門、寧波、大連等地,關閉分公司、雅芳的裁員動作也在展開。

張先生稱,自己已在雅芳工作10余年,對于此次關閉多地分公司,他表示非常無奈,“被關閉分公司的所有員工在接受中國區總部派人進行的離職談話后,將被動簽署 《離職補償協議》,于2013年1月1日正式離職,分公司業務將合并至所在省份保留分公司的業務中。”

張先生將雅芳此次裁員稱為“一刀切”。公司的說法是“公司經營政策的調整”,有的員工在拒絕簽署離職協議的情況下,被公司單方解除合同,解除合同的日期是2012年12月21日。

對于全國多地關閉分公司的說法,記者昨日致電雅芳中國公司事務部咨詢。雅芳方面表示,正在對此擬寫聲明,將盡快回復記者。但截至發稿,記者仍未接到雅芳的聲明。

據此前消息,雅芳計劃2013年在全球范圍內裁員1500人,并退出韓國和越南等市場。但對涉及中國區的裁員,雅芳方面一直未作直接回應。

張先生告訴記者,以全國關閉的分公司規模來看,涉及的裁員估計在100人以上。據他從廣州總公司了解的情況,雅芳中國的溝通中心也正在進行裁員,廣州溝通中心200多名員工約有140人被裁。“還不算分公司現場的銷售人員。”

失落的雅芳

失落的并不只是張先生和被裁的員工。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廣州一家雅芳專賣店。和很多雅芳專賣店一樣,這家店并不顯眼。該店前臺后面的大背景是另一個不知名精油產品品牌的廣告,店主陳小姐和合伙人正在清理這個廣告上粘著的一些碎紙片。

對于店里的精油廣告,陳小姐解釋稱,其實現在很多雅芳專賣店因為銷售困難,開始偷著銷售其他品牌產品。她原本也計劃銷售該品牌精油,后來被告知不可以那樣張貼廣告,因此拿東西把廣告覆蓋住了。現在大家又說這樣蓋著太難看,所以又撕了下來。

提起店鋪的生意,兩人顯得非常無奈。陳小姐告訴記者,這兩年生意很難做,其所經營的專賣店在雅芳廣州的店鋪里業績算不錯的,但兩人所得也只能夠得上“打工”掙的而已。

當記者問及這兩年銷售減幅是否有一半時,兩人均表示“肯定不止啊”。但對于具體的銷售數據和盈利情況,她們稱不方便透露。

這家小小的專賣店正是整個雅芳中國的縮影。

資料顯示,雅芳于1990年進入中國,產品涉及護膚品、流行飾品、時尚內衣和健康食品等多個領域,曾一度在中國開設74家分公司,雇員規模達到2000人左右。據雅芳內部人士透露,2003年雅芳中國年銷售額曾達到約24億元,銷售網點達到約7000個。

然而,近幾年雅芳中國的業績每況愈下。

張先生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他估計,近三年雅芳中國每年大約有同比20%的營業額下滑。2012年,美國總部對雅芳中國銷售額給出的任務是1.5億美元,而直到去年底公司的公告仍在號召 “向1.5億美元努力”。由此推測,2012年雅芳中國區的銷售額應該不到10億元。

數據顯示,雅芳全球2012年三季度的凈利潤大降81%,僅3160萬美元,降幅遠超預期。

對于生意越來越難做的原因,陳小姐認為是由于雅芳近幾年對店鋪的培訓等銷售支持不足。她指著手邊堆著的一小疊宣傳冊說:“像這個現在每次只給一本,客人想要都沒的給。”

除此之外,陳小姐還抱怨,雅芳市場價格非常混亂。“有一些渠道或超市促銷的價格比我們拿貨的價格還要低。怎么做啊?早前這附近多的時候有四五家雅芳店,現在只剩下我們一家了。”

“全盤零售”救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價格混亂源于雅芳中國長期徘徊在直銷模式和專賣店零售模式之間。

雅芳在發展過程中以直銷見長,后來也將這一模式帶進中國。但1998年,由于國內傳銷活動猖獗,我國政府出臺了《國務院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其中直銷也被“一刀切”。

在這種情況下,靠直銷模式起家的雅芳在中國不得不做“乖乖女”,轉向傳統零售渠道,改用店鋪加推銷員的模式經營。直到2006年,雅芳成為獲得第一張直銷牌照的企業,從而向“專賣店+直銷”混合模式轉型。

對于雅芳中國的衰弱,多名業內專家認為,原因主要是雅芳一直在專賣店模式和直銷模式之間搖擺。

“兩種模式非常不一樣,配送、折扣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異,雅芳一直徘徊在兩個模式之間,對其沖擊很大。”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王丹青表示。

一名在雅芳工作多年的人士認為,雅芳2006年的轉型埋下了一些問題。該人士透露,最主要的問題是開發的經銷商良莠不齊,當時公司為了完成業績,縱容經銷商放貨批發擾亂市場,導致市場價格混亂。而且很多專賣店經營人員素質不高,店鋪形象差。

“當時國內同樣質量的化妝品競爭者還沒成長起來,其他國外大品牌護膚品如雅詩蘭黛、蘭蔻、資生堂、歐萊雅、美寶蓮等,都高高在上地在一二線城市的專柜里,普通消費者買不起。一般消費者別無選擇,只有選用雅芳產品,但在心中埋下了不滿的種子。”王丹青稱。

這次的中國區調整,也意味著雅芳中國在直銷和專賣店模式的又一次重大選擇。

張先生告訴記者,林展宏在去年7月份開了5場經銷商大會,要求所有經銷商在直銷和零售之間作出選擇,最終只有二三十家經銷商選擇了直銷。在此情況下,雅芳中國總部表態,將來要專注做零售。

這也被雅芳的一些員工稱為“全盤做零售”。

陳小姐表示,以前雅芳會要求專賣店發展一定的直銷員規模,但近兩年已不再有這樣的硬性要求。

對于是否將放棄直銷模式,目前雅芳中國未透露任何細節。

一名不愿具名的日化行業營銷人士擔心,雅芳要徹底轉變成零售模式,將面臨極大的困難。在現在的情況下,要完成開店任務十分艱巨,而且專賣店的經營成本也很高。

王丹青則認為,雅芳若能協調清楚模式和機制,專做零售店,雖然需要為之前的戰略徘徊付出代價,但仍是可以期待的,“千萬不要又黑又白。”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www.jzqfr.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