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7 01:38:15
本周A股市場上,也有兩個堂吉訶德挑戰風車的故事。一是丁敏芳與粵水電。二是浙江世寶的虧本上市。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當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舉著一柄生了銹的長矛,戴著破了洞的頭盔沖向風車時,理想主義者看到的是“永遠前進”的形象,現實主義者看到的卻只是一個“瘋子”。
本周的A股市場上,也有這么兩個堂吉訶德挑戰風車的故事。
故事之一是丁敏芳與粵水電。這是一個開局很美、中局凄涼、結局曖昧的故事。
2011年9月,“牛散”丁敏芳和眾多機構一起,聽了一堂粵水電管理層關于公司增發的“推介會”。在會上,機構被粵水電描繪的美好前景迷倒,管理層一句“近兩三年內穩定增長是可以保證的”深深打動了丁敏芳,她掏出1.34億元,以9.59元/股的價格,認購了粵水電增發的1398萬股,隨后便是鎖倉1年。
然而,讓丁敏芳始料未及的是,粵水電的業績并非當初預計的那么好。2011年下滑21.82%,2012年中期下降29.24%。4.57元/股是粵水電今年的最低價,送股后丁敏芳的持股成本是7.96元/股,最高時被套逾40%,目前依舊被套35%。
面對股票巨虧以及上市公司的“忽悠”,丁敏芳決定抗爭。憑借持股比例超3%的地位,她向粵水電提出了2億元回購計劃。
按照粵水電公司章程,回購提案必須有2/3的投票者通過。由于大股東持股比例接近30%,那么,回購案要想通過,贊成票比例必須達到總股本的60%,投票率必須達到90%以上,其難度可想而知。
丁敏芳或許早就清楚,在大股東明確反對下,回購議案獲得通過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這顯然是一場堂吉訶德挑戰風車式的抗爭。但是,它并非沒有意義。
往小里看,大股東的迅速增持、上市公司的突發利好,都表明這一次抗爭有了意義,起碼股價變得有人關心了。
往大里看,這是A股歷史上第一次由個人提出回購,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參與上市公司治理。之前,大成基金折戟重慶啤酒,耶魯大學、鵬華基金“挑落”格力電器,均是機構領銜。至于個人股東的抗爭,這是第一次。
結果或許已不重要,當聽說粵水電主動請丁敏芳等人吃飯,飯后雙方又進行了“密談”的時候,“堂吉訶德”的這一次進攻亦可算作勝利。
故事之二是浙江世寶的虧本上市。這是一個開局幸福、中局無奈、結局令人揪心的故事。
在當前IPO幾乎停滯,多數已過會企業只能等到明年再發行的情況下,浙江世寶獲得發行批文,無疑是“幸福”的。然而,幸福過后的浙江世寶,卻面臨A股有史以來不曾遇到過的尷尬。
繼洛陽鉬業后,浙江世寶的IPO再現縮水。2.58元/股發行1500萬股A股,募資額僅為3870萬元,而原本浙江世寶的募資目標是5.1億元。
募集資金總額不及預期的8%,浙江世寶一夜間成了“堂吉訶德”,IPO則是那個“風車”。
募集不到足夠的資金還有必要上市嗎?上還是不上,在外人看來這或許是個問題。但實際上,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對于IPO前的股東來說,早一天上市比晚一天上市要好,因為可以早一日減持套現。市場有自我定價功能,股價不會低到哪里去。
對于一些上市公司而言,只要能上市,募集多少資金也許并非那么重要。有的公司謀求上市,甚至根本不是因為真正缺少發展資金。只要能夠上市,即便一分錢不募集,他們在上市后一樣可以通過增發、發債來圈錢,這比IPO來得更容易。
然而,對于A股市場來說,拼命壓低發行價的IPO,似乎又重回了“行政定價”的老路。
IPO的“三高”的確消失了,但“炒新”又死灰復燃。首日漲幅220%,洛陽鉬業的瘋狂歷歷在目,新股的市場化改革依然任重而道遠。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www.jzqfr.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