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IMF:經濟下行風險增加 歐債危機威脅最大

每經網 2012-10-10 08:28:47

每經記者 張茜 發自北京

周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全球經濟及各國家地區經濟增長預期: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為3.3%,新興經濟體為5.3%,發達經濟體為1.3%,中國為7.8%。相較于IMF七月發布的數據,各項經濟增長預期分別被下調了0.2%、0.3%、0.1%和0.2%。

這份發布于IMF年會間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對于2013年全球經濟同樣語調悲觀:IMF預期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6%、較7月預期數據下調0.3個百分點,新興經濟體預期增長5.6%、較7月預期數據下調0.2個百分點,發達經濟體預期增長1.5%,較7月預期數據下調0.3個百分點。

IMF首席經濟學家 Olivier Blanchard表示,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然成為拉升經濟增長率的主要因素。

經濟下行風險增大

《報告》指出,經濟下行風險有所增加且威脅較大。目前全球增長率降至2%以下的幾率為1/6,此種情況一旦出現,發達經濟體將出現衰退,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出現低增長。

財政整頓和脆弱的金融體系是發達經濟體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正在實施的緊縮的財政政策無可避免的在抑制需求,且目前財政乘數(政府支出和稅收的變動對GDP變量的影響)偏大。金融系統依舊無法高速運轉,而經濟低增長讓本已經十分脆弱的銀行業雪上加霜。

此外,難以定性和定量的“不確定性”,比如歐洲當局控制歐元區危機的能力以及至今仍未確定的美國財政計劃,已經對全球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

發達經濟體的低增長和不確定性通過貿易和金融渠道傳導到新興經濟體,貿易因素的影響尤為突出。為應對產能限制而采取的政策收緊措施、發達經濟體需求減弱以及原本具有的內在脆弱性等多種因素導致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濟活動放緩。

IMF表示當前環境下,政策制定者面臨的困難加大。對于發達經濟體,流動性的注入在維護金融穩定、提高產出和就業率方面的積極影響在減弱,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政策制定者在面對重大外部下行風險時,對于該如何調整財政和貨幣政策缺乏清楚認識。

歐元區和美國采取的關鍵政策是IMF經濟預期的最終決定因素,IMF預期基于兩大假設:一是歐元區邊緣經濟體的財政狀況得到逐步緩解,這與此前預期的假設類似,但此前假設沒有成為現實;二是美國政府能阻止財政懸崖的出現、能及時提高美國聯邦債務上限,并能夠顯著推進旨在恢復財政可持續的全面計劃。IMF預計兩者可能都無法實現,這意味著全球實際增長率或將低于預期。

歐債危機是最大威脅

IMF表示歐債危機是全球經濟前景的最大威脅。

歐洲穩定機制應對銀行系統進行干預,主權提供支持。歐元區要加強的不只是對整個地區的保障,還有對整個地區的管控。歐洲各國應建立一個具有統一金融穩定的框架的銀行業聯盟,并實施旨在促進財政一體化的措施,以實現一個真正的經濟和貨幣聯盟。如若不然,近期已有起色的金融市場將再度泥足深陷。

Blanchard表示,正在歐元區落實的新框架要以減輕沖擊規模為首要目標--歐元區國家會受到各不相同的強烈負面沖擊,而脆弱的銀行對這些不利因素可能會起到顯著的放大作用。對于已經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的國家來說,主權和銀行的互動關系將會使后果更加嚴重。所以新框架應該是一種可以緩和沖擊影響的轉移體系。這一框架要使得銀行的監督、破產解決和注資過程逐漸轉移到歐元區層面來,主權違約幾率降低,且一旦違約發生,還必須能減輕債權人的金融體系所受到的影響。

邊緣經濟體--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當務之急是繼續實施調整計劃,獲得以合理利率借款、在不增加主權債務危機的前提下向銀行體系注資的能力,恢復競爭力和財政平衡以及保持增長。

責編 何建川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