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8-18 10:44:03
目前我國醫療衛生服務仍與人民健康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服務利用差異明顯。
每經網北京8月18日電(王雅潔 記者 胡健) 8月17日,衛生部在第三屆中國衛生論壇上發布《“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目前我國醫療衛生服務仍與人民健康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服務利用差異明顯。藥物政策措施執行不力,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亟待加強。
《每日經濟新聞》從《報告》“機遇與挑戰”一章中獲悉,目前,我國醫療衛生服務仍與人民健康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異,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仍然較差。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增長,醫療衛生服務已經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要,成為保障人民健康面臨的重要挑戰。
《報告》指出,我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截至2010年底,醫療機構總數為93.7萬個,但我國人口眾多,占世界人口的22%,而衛生總費用僅占世界衛生總費用的2%,衛生經費投入不足,優質醫療資源嚴重缺乏是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
2010年,城市每千人擁有7.62名衛生技術人員,是農村地區的2.5倍,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城市是農村的3.5倍。東部地區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分別是中西部地區的1.3倍,《報告》認為,我國整體醫療衛生資源結構仍不合理,城鄉差異明顯。
而且,我國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差異顯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報告》中獲悉,2010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58.4億人次,其中醫院20.4億人次(占34.9%),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6.1億人次(占61.9%)。政府辦醫院診療人次為17億人次,出院人數為8025.1萬人次,占所有醫院診療人次和出院人數的83.5%he 91.6%。東部地區政府辦醫院診療人次數位9.8億人次,分別是中、西部地區的2.7倍和2.8倍;出院人數為3549.9萬人次,分別是中、西部地區的1.5倍和1.7倍。
《報告》指出,較大的城鄉和區域差距暴露出我國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協調不力,促使患者進一步選擇到大城市和大醫院就診,形成不合理的就診流向。在這種情況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資源閑置,城市醫療機構超負荷運轉,并不斷刺激城市醫院的擴張欲望。
而且,城市醫院超強度的工作壓力不僅使醫療服務質量難以得到保證,也使醫務人員處于身心疲憊之中。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患者不斷向城市醫療機構涌入也使造成患者就醫負擔加重,醫療費用高漲的重要原因。
《報告》還指出,隨著城鄉居民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快速轉型與升級,醫療保健服務需求不斷增長,對健康和醫療衛生服務的期望更高。由于人口不斷增長,患病人數不斷增加,對醫療機構的門診和住院需求量日益加大。然而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居民應就診而未就診率一直在30%以上,衛生服務需求未能得到完全實現。
《報告》還指出,長期以來我國藥品領域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藥品管理管理法規不健全,藥品安全存在隱患,不合理用藥現象較為嚴重;制藥行業低水平重復,創新能力差,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缺乏國際競爭力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我國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然存在執行不力的問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