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2-08-08 08:46:28
截至上周證券期貨交易手續費下調新政出臺,監管部門已經連續三次為市場減負。根據證券市場最新的收費調整,證券、期貨市場合計可減輕投資者交易成本約155億元。
拋向市場的155億元“紅包”應該由誰得利?在中小散戶看來,監管部門再三強調,此舉應“確保讓投資者直接得到降費的好處”。但部分投資者反映,“我們找營業部談,他們就降低傭金,如果不去找他們談,就不會主動下調收費。”
中小散戶受益難
“傭金并不好降”,有投資者抱怨,雖然再三與營業部電話溝通,營業部卻認定傭金已經極低,“本來想換家券商,或者去營業部砍價,后來想想也沒多少錢,現在市場也不好,反正不交易,嫌麻煩就算了”。
上海一位資深投資者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雖然傭金是市場化、浮動變化的,但是我們的傭金里面有萬分之二的錢交給交易所。交易所的規費降低,這部分傭金也應該隨之下浮,我們的凈傭金不變。為什么傭金的收取不能像銀行貸款一樣隨著利率浮動而調整?”
在前兩次監管層要求降低交易成本后,不少投資者就曾發出未能降傭的質疑。對此,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日前回應,在總結前兩次降費效果的基礎上,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指導與監管。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統籌協調,做好降費的技術操作,確保讓投資者直接得到降費的好處。
“我們找營業部談,他們就降低傭金,如果不去找他們談,就不會主動下調收費。”上述上海投資者表示,“按照監管層的解讀,投資者只有直接得到降費的好處,才能切實激勵我們去投資。如果券商不主動讓利,大量未與營業部溝通的投資者所節省下來的傭金,豈不全部流入券商的口袋?”
降印花稅或是重頭戲
多家營業部人士透露,今年營業部降傭的高峰發生在年初而非調整相關費用之后。在經過監管層連續幾次發布調整費用的通知后,7月下旬以來要求降傭的投資者數量卻有所下滑。“市場不好的時候,該空倉的早已經出來,被套住的也都原地不動。既然不交易,散戶也就對傭金麻木了”,有券商經管部門負責人表示,“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是什么時候抄底而不是傭金的多少”。即使再有投資者到營業部談傭金,客戶經理也很難松口。
對于投資者的降傭需求,市場人士認為減負還需減稅。有營業部人士形象地將歷次調低稅費成本,稱之為發“盒飯錢”。他算了一筆賬,三次降費按2011年市場成交量測算,全年可降低證券市場交易成本67億元。而中登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A股賬戶多達1.6億,這意味著每位投資者每年能省下40多元。“對于投資者來說,這個成本其實就是盒飯錢,心理上的激勵作用更大一些”。
有券商人士認為,要真正降低投資者成本,降低印花稅或許才是重頭戲。目前印花稅高達千分之一,遠遠高于市場平均傭金率,調低印花稅更有空間。“此外,上交所每筆一元的過戶費,以及滬深每筆手續費不足5元交易費用也按照5元收取,這些收費的降低落實到每筆收費上,對投資者來說更加直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