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7 00:50:4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功武 發自長沙
每經記者 劉功武 發自長沙
“(檢測)設備沒有及時更換,還是因為資金跟不上。”7月25日,湖南亞華乳業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方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設備問題導致檢測不精確,沒有檢出黃曲霉素M1含量不合格。
7月22日,廣州市工商局披露了湖南亞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華公司)所生產的南山奶粉5個批次奶粉黃曲霉素M1含量不合格,具有強致癌性。
次日,長沙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向媒體通報稱,要求亞華公司所生產的上述不合格的5個批次31噸奶粉全部下架收回,所有問題產品將全部依法銷毀,并責令亞華公司停業整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長沙調查發現,亞華公司及長沙市質監局部門,并未按照國家相關要求,及時更換檢測設備,對產品黃曲霉素M1的含量進行嚴格檢測,直接導致了相關不合格產品流向市場,釀成此次“致癌門”事件。
而在此事件背后,是亞華公司近年來所面臨的市場銷售業績下滑、虧損嚴重等困境。一個經歷了三十多年風雨的國產奶粉老品牌,此次“致癌門”事件,或許將成為壓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售出數據仍在統計中
7月22日,廣州市工商局披露了亞華公司所生產的南山奶粉5個批次的產品含黃曲霉素M1含量不合格,具有劇毒性與強致癌性。問題產品的生產時間跨度長達6個月,即2011年7月至12日。
廣州市工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生產單位為湖南亞華公司的金裝倍慧較大嬰兒配方奶粉 (2段)(生產日期:2011-08-04;2011-12-17)、倍慧幼兒配方奶粉 (3段)(生產日期:2011-08-08)、倍慧較大嬰兒配方奶粉 (2段)(生產日期:2011-08-23)、倍慧較大嬰兒配方奶粉 (2段)(生產日期:2011-07-09)被檢出黃曲霉素M1含量不合格。
7月25日,長沙市質監局副局長張煉稱,經過對亞華公司封存庫存及近期生產的產品的檢測,未發現有黃曲霉素M1不合格或其他食品安全問題。
對于此次事件,亞華公司總經理助理方克表示,公司沒有進行 “公關”,因公司近年來的效益不好,經濟狀況也不允許公關了。
方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此次事件令他感到很痛心,向消費者表示歉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亞華公司了解到,至7月24日,被查出黃曲霉素含量不合格的5個批次產品,除了邊遠地區以外,已經全部下架,并正進行召回公司進行相應處理。另外,消費者不需要購物小票,只需持有南山奶粉的包裝盒,便可將屬于 “5批次”的問題奶粉退貨。
但方克表示,上述5個批次產品共為31噸多,2011年7月以后已經陸續上市銷售了,主要銷往湖南、廣東,至今賣出了多少,還有多少沒有售出,目前正在統計之中。
7月25日,記者向長沙市食安辦了解上述情況,未得到答復。
經費不足致設備更新滯后
“湖南的每年前三個月,都是陰雨天氣,使得奶牛飼料發霉。”方克說,這些飼料喂養的奶牛產的奶攜帶了黃曲霉素M1。
長沙食安辦在新聞通報中稱,經過初步調查,產品檢出黃曲霉毒素M1的原因初步認定是由于奶牛喂養過程中食用了被黃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飼料,黃曲霉毒素B1在體內被羥化而生成黃曲霉毒素M1,主要存在于乳汁和尿液中,具體原料來源目前正在全面追查。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亞華公司的奶源地以南山牧場與內蒙古一個牧場為主,也從其他奶源處收購原料,但此次被污染的奶源來自何處,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未查明。
根據國家及湖南省對乳制品檢測的相關規定,不僅生產企業要自檢,質監等相關主管部門亦要抽檢,為何之前長沙市相關部門,就沒有查出南山奶粉黃曲霉素M1含量不合格呢?
據張煉介紹,國家對黃曲霉素M1的強制性檢測標準,是去年4月份開始執行的,去年12月份發生蒙牛黃曲霉素M1含量不合格事件之后,國家質監總局要求加強對黃曲霉素M1進行檢測,但長沙市質監局已有的檢測設備不具有檢測黃曲霉素M1的能力。而更換一臺相關設備需要幾百萬元,便一直沒有更換,到今年的5月份才更換相關檢測設備;6月份之后開始檢測黃曲霉素M1。
張煉稱,此次被廣州工商部門查出的亞華公司5個批次黃曲霉素M1含量不合格的產品,是在2011年7月至12月生產的,而質監部門只管產品出廠之前的相關檢測,所以當時沒有檢出來。問題奶粉流向市場以后,已不是質監部門檢測的范圍之內了。“6月份以來,已經對南山奶粉檢測了3個批次,沒有發現問題。”
亞華公司總經理助理方克說,公司對鮮奶及成品都有自檢,但因為企業效益不好,資金跟不上,一直沒有更換新的檢測設備,導致對黃曲霉素M1的檢測不精確。直到今年4月份,企業才更換了相應的檢測設備。
根據規定,工商部門為乳制品流通環節的監督檢測機構。據長沙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沙市工商局負責長沙地區部分乳制品的抽檢工作,但因局里全年的相關檢測經費只有一兩百萬,而送到具有檢測資質的機構,檢測一次的費用為3000元至5000元,所以對乳制品的檢測力度難以加大。
南山奶粉以后還會不會出現類似的食品安全問題?張煉稱,以后肯定可以杜絕此類問題的再度發生。長沙市質監局與湖南省質監局除了對一般的乳制品進行分季度隨機抽檢之外,還對嬰幼兒奶粉進行了專項檢測。
南山奶粉遭遇滅頂之災?
此次“致癌門”事件,讓本已舉步維艱的亞華公司受到重創。亞華公司總經理助理方克說,對于公司此次能否挺過去,再度發展起來,他感到悲觀。“如果我們企業沒有媒體、沒有相關部門的幫助,這(指致癌門事件)對我們企業來說,是滅頂之災。”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早在1956年,南山農場就已經開辦,1979年南山乳品廠成立,“南山牌”奶粉誕生。
亞華公司官網介紹,湖南亞華乳業控股有限公司是由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旗下中信資本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乳制品企業,是一家集乳制品生產、加工、銷售、科研于一體的大型乳品企業。主要生產“南山”“倍慧”兩大品牌的乳制品,共計40多個奶粉品種、60多個液態奶品種。
據了解,南山奶粉主打中、低端市場,在全國各地銷售。近年來,受國產奶粉各種安全事件的影響,以及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亞華公司所生產的南山奶粉,銷售業績大幅下滑,亞華公司面臨著生存難題。
方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2007年,南山奶粉的銷售業績進入頂峰,成為全國奶粉行業銷售“五強”品牌,全年銷售額達到15億左右;2008年,因受“三鹿奶粉事件”的影響,亞華公司巨虧了幾億;直到2011年,亞華公司還虧損了三、四千萬。“沒想到就要盈利了,卻發了這樣的事。”
中信集團與湖南政府部門,會否出資或以其他方式支持亞華公司渡過難關?對于記者的疑問,方克表示基本沒有可能。
“我的夢已經碎了(指振興國產乳業之夢)!”方克說,南山奶粉一直以質量取勝,但此次事件使這個優勢也喪失了;希望消費者能給南山奶粉一個再生的機會,也希望消費者不要因此次事件,對其他的國產奶粉失去信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