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2-07-13 08:55:06
2012年上半年,48只陽光私募產品提前清盤,占清盤產品總數的36.64%。截至7月12日,有228只存續的陽光私募產品單位凈值已低于80%,且其中大多為2009年之后成立。若上述產品設有清盤線,那么在大勢尚未明朗之際,無疑正面臨清盤風險。
來自私募排排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共有131只陽光私募產品清盤,其中83只屬于到期清盤,48只產品屬于提前清盤“非正常死亡”,占比36.64%,相當于每周就有近兩只產品提前清盤。在清盤的131只產品中,105只屬于結構化產品,其中提前清盤的有39只,占比37.14%;26只屬于非結構化產品,其中提前清盤的有9只,占比34.61%。
在“非正常死亡”的排名中,中信信托、中誠信托、興業信托、中融信托、中海信托、山東信托和華潤信托“提前清盤”的產品分別有7、6、6、5、4、4、3只,分列第1-7位。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陳伙鑄表示,陽光私募產品清盤存在幾種情況:一是存續期滿不再運營,這屬于“正常死亡”,也是大多數情況;二是單位凈值跌破止損線,產品提前結束被迫清盤;三是產品業績欠佳或是負收益導致投資人大量贖回,產品達不到合同約定的最低規模或最少份額紅線,產品被迫清盤;四是投資管理人對大勢持悲觀預期,主動清盤,這是最少出現的情況。
造成產品“非正常死亡”的原因除了股市走勢等非可抗因素外,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判斷失誤、倉位過高、操作過于激進等。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統計,有66.66%私募認可清盤線的存在。2009年之后發行的產品大多都設有清盤線,且多數在50%-70%之間。
7月前9個交易日,滬深A股又經歷了一波小幅下挫。截至7月12日,仍在存續的單位凈值低于80%的陽光私募產品有228只,其中單位凈值低于70%的有75只。而截至6月30日,上述兩項對應的產品數量還分別僅有159只、70只。
在228只單位凈值已在80%以下的產品中,有195只為2009年之后成立。如果行情繼續低迷或出現其他非市場原因,那么,存在清盤線的產品無疑將面臨被迫清盤的風險。分析人士指出,一般而言,產品單位凈值距離清盤線5-10個點時,就可視為有清盤風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