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房產

每經網首頁 > 房產 > 正文

保利北京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標桿房企上半年業績“漲聲一片”

每經網 2012-07-06 09:28:49

一年的任務在半年之內就搞定,上半年北京房地產市場的銷售狀況似乎已經大大超越了人們的想象。

每經網北京7月6日電(記者 尚希)  “截止6月1日下午,我們保利北京已經完成了全年70億的銷售任務。”7月4日,保利地產北京公司副總經理王英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其介紹,今年的銷售任務非但沒有低于去年所定目標,相反,在售項目卻少于去年同期。

一年的任務在半年之內就搞定,上半年北京房地產市場的銷售狀況似乎已經大大超越了人們的想象。而日前,各大房企陸續發布的上半年總銷售業績,更是“漲聲一片”。

“應該說樓市調控使房價漲幅降了18%,”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近日在海南舉行的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上透露出這樣一個數字。其表示,房價快速上漲被遏制,筑底趨勢明顯。但同時,值得玩味的是,不管是這一數據亦或是現如今各大房企交出的上半年成績單,回暖,似乎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標桿企業業績普漲

類似保利北京這樣提早完成上半年任務的并非少數。萬科北京公司副總經理肖勁在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提到,在今年6月中旬,已經完成了上半年的任務。據了解,截止7月5日,已經有10家房企公布了上半年銷售業績,合計總額高達1745億,大部分企業都完成了年度目標的50%以上。

7月3日,綠城集團召開2012年半年工作會議上,公司宣布,截至6月30日,公司已超額完成集團上半年銷售任務,合同加協議金額219.5億元,也就是說,綠城已經完成全年目標 400億元的54%。

同日,融創中國公布6月業績。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125.2億元人民幣(其中,合同銷售金額為112.2億元人民幣,預訂合同金額為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4%。截至6月底,融創已經完成全年220億目標的56.9%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截至6月底,華潤置地累計實現合同銷售233億,已達到全年400億元目標銷售的58%;建業地產合同銷售額達51億元,完成今年合同銷售目標的57%。同時,來自鏈接地產研究統計數據顯示,中海前5月實現的銷售額已經占其全年銷售目標的62.87%,世茂房地產也在5月完成了其全年銷售目標的53.66%。

此外,已公布銷售業績的標桿房企,銷售金額及面積大多飄紅。昨日,龍湖地產發布公告,其6月實現銷售金額45.4億元,環比上月增長35.5%。今年1-6月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74.6億元。其在重慶的多個項目,6月總銷售套數更是刷新了其城市單月銷售套數記錄。

龍頭房企萬科今年6月實現銷售金額133.2億元,銷售面積為122.4萬平方米,兩者環比分別增長19.41%、24.25%。今年上半年,萬科累計實現銷售面積602.5萬平方米,銷售金額625.4億元。

同時,富力地產截至2012年6月底,共取得銷售收入共約146.45億元,銷售面積達120萬平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上升9%及42%。

全國市場明顯復蘇

“目前來看,全國市場復蘇明顯。”北京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5月以來,深圳、南京、杭州、上海再度上演的“千人購房”、“漏夜排隊”現象更是印證了這一說法。

來自北京中原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6月全國主要的54個城市,上半年累計成交突破百萬套,達到107萬套,同比2011年同期的95.4萬套上漲12%。環比2011年下半年的96.5萬套也上漲了超過10%。

而相比于成交量的持續上升,目前成交價格則出現了小幅回落,根據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的房地產價格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北京6月當月房地產成交價格同比下降1.1%,延續了3月以來商品期房成交價格同比下降的趨勢。

“量在價先”,張大偉表示,以價換量到了一定程度,折扣必然回收,而5月之前部分項目因為成交量樂觀減少了折扣,購房者更加擔憂價格上行,入市的積極性增加。

而對于回暖后的銷售策略,保利地產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上市公司,保利需對公眾投資者的利益負責,而較快的資金周轉速度和良好的財務狀況,對于確保公眾投資者的利益是有益的,所以,保利地產不會以降低銷售速度、提高售價來換取超額利潤。

對此,萬科也表示其仍在實行著“清庫存”的策略,即以項目公司庫存貨值和項目庫存貨值方式進行全國大排名,以此對地方一線公司的銷售施加壓力。“在這樣的考核壓力下,沒有人會輕易提價,換取高利潤。”萬科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稱。

“本輪成交復蘇非普遍性,目前市場雖有松動,但是限購、限貸依然指向投資需求入市,其中部分可能有途徑入市,但是難以支撐全面回暖。張大偉表示,目前入市項目定價依然會比較謹慎。而且一旦出現暴漲,不排除還有政策打壓。

責編 劉小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