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6-14 08:54:19
當前,一場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電商價格戰上演,但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讓業內開始思考行業發展的合理性、可持續性。
每經記者 吳文坤 發自北京
昨日,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由國家工商總局牽頭發起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監管條例》的立法工作近日已經開始,并已列入國務院“二類立法”計劃。這意味著我國首部電子商務監管立法已全面啟動。
此次立法起草小組副組長、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員曹磊昨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監管條例》立法工作方案研討會數日前在杭州召開,本次立法將以《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49號令,俗稱“網店新規”)為基礎進行全面拓展延伸。
據他透露,本次立法明確列入2012年度國務院“二類立法”計劃,涵蓋了電商諸多方面,其中包括C2C與B2C網絡零售、O2O網絡團購消費、移動電子商務、虛擬商品交易、B2B網絡貿易、大宗品電子交易、跨境電子商務等諸多細分領域,是我國目前針對電子商務交易監管層面的首次立法。關系到廣大網絡消費者,而且涉及到網絡經營者、服務提供者、交易平臺等市場主體的切身利益。
據了解,本次立法的焦點將主要集中在網絡經營者的主體(如淘寶網店)準入與界定、網絡經營者是否征稅、虛擬商品交易規范、跨境網絡交易監管、平臺經營者監管、網絡促銷規范、網絡消費糾紛管轄權等方面。
近年來,電商從過去的零售附屬渠道躋身為現如今零售業主要渠道。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12月,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突破8000億大關,達到8019億元,同比增長56%;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2.03億人,同比增長28.5%。
不過,由此帶來的問題也日益嚴重,行業發展亟待規范。電商專家魯振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稱,電商當前發展亟待規范的地方主要包括網店的稅收、網絡傳銷、非法集資,以及外貿電商關稅、物流方面的管理、買賣水貨等灰色邊緣的界定。
當前,一場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電商價格戰上演,但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讓業內開始思考行業發展的合理性、可持續性。
艾瑞咨詢電商分析師丁佳琪認為,條例出臺后,或許可以對電商價格戰造成的惡性競爭有所遏制。與此同時,此次立法也能夠促進電商開展多元化競爭,尤其會使電商在提升服務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如物流、客服、網站展示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