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IPO

每經網首頁 > IPO > 正文

券商爭食再融資蛋糕 承銷規模遠超IPO

證券日報 2012-06-06 08:55:40

 

“股票承銷家數、股票承銷能力、股票承銷的排名在行業里相對來說被大家認為是比較具有含金量的東西。”一位業內人士如是告訴記者。不過據同花順(300033)iF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券商IPO實際募集資金同比減少54.4%,承銷與保薦費用同比減少58.4%。相反地,再融資業務(包括增發、配股、可轉債、公司債)卻開展得風生水起。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券商承銷再融資規模達到1517.6億元,遠超同期644億元的IPO募資規模。

IPO收入劇降

公司債崛起

IPO承銷家數與金額,常常成為評判券商投行實力強弱的唯一標準。不過數據卻表明,一向被認為含金量高的IPO承銷業務今年收入劇降,反而債券承銷增長迅猛。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2012年以來,30家券商承銷了96單IPO項目,實際募集資金644.43億元,承銷與保薦費31.44億元,承銷費率4.9%。而去年同期,45家券商承銷了144單IPO項目,實際募集資金1414.23億元,承銷與保薦費75.65億元,承銷費率為5.3%。相比去年同期,雖然承銷家數增加,但實際募集資金卻減少54.4%,承銷與保薦費用減少58.4%。

與IPO業務“疲軟”相對應的是,截止到6月5日,今年以來33家券商共承銷83只公司債,實際募集資金597.6億元,如果按照1%的平均承銷費率計算,為券商貢獻6億元的收入。而在去年同期,僅有13家券商承銷27只公司債,實際募集資金477億元,承銷家數同比大增207%。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券商承銷公司債家數最多的是中銀國際證券,共有8家;其次是廣發證券(000776)、平安證券和海通證券(600837),承銷家數均為6;瑞銀證券承銷則承銷5只緊隨其后。與去年同期相比,中銀國際可謂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去年同期中銀國際的公司債承銷顆粒無收,不過在去年全年,中銀國際共承銷了6只公司債,排名第六。今年以來中銀國際承銷的8只債券中,實際募集資金最高的是12鵬博債,募集資金共計13.7億元。

從實際募資資金來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廣發證券、海通證券和中銀國際,募集資金分別為101.3億元、85.6億元、51.2億元。廣發證券的公司債承銷家數在去年全年的排名中也位居首位,去年全年廣發證券承銷14只公司債,實際募資金近153.7億元。今年以來,廣發證券承銷的6只公司債中實際募集資金最高的是11武鋼債,募集資金共計71.4億元。

實際上,早在今年一季度,IPO公司數量與募資額就呈雙降之勢。49單IPO項目實際募資合計為366.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44.3%、61.7%。為券商投行貢獻了16.48億元的承銷保薦收入,同比降幅達65.7%;IPO承銷費率也略有下降,為4.5%,同比下降10.2%。

以廣發證券為例,數據顯示廣發證券1季度股票承銷規模58億元,行業排名第7,同比減少53%,市場份額5 .67%;但債券承銷規模130億元,行業排名第10,同比增加236%,市場份額4.4%。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新股發行超募現象的減少,是投行承銷費率的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再融資規模遠超IPO

除公司債外,今年以來可轉債、增發、配股的規模合計達到920億元。單是這一數據就已超過同期644億元的IPO募資規模。

公司債的“崛起”始自2011年3月,證監會推出公司債審批“綠色通道”制度,將債券融資審核與股權融資審核分離,并設立債券審核小組,專門從事債券審核,希望通過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核周期來進一步促進公司債發展。在此之前,公司債的發行非常緩慢,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自2007年9月24日長江電力(600900)發行第一只公司債以來,A股上市公司截至2010年底共發行公司債83只,累計籌資總額1407億元。而自2011年公司債放行以來,其發展極為迅速。統計表明,2011年全年公司債發行105家,實際募集資金高達1274億元。

今年以來,規范公司債發行的政策也頻出。深交所昨日發布公告稱《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上市規則》(2012年修訂版)已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現予以發布。同時,深交所2009年11月2日發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上市規則》(深證上〔2009〕143號)同時廢止。規則中規定,“債券須經信用評級機構評級,且債券信用評級達到AA級及以上。”

上證所也于今年2月27日發布通知,對公司債券上市交易分類管理的有關標準進行調整,將公司債上市規則中的一項修改為“債券上市前,發行人最近一期末的凈資產不低于5億元人民幣,或最近一期末的資產負債率不高于75%”。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貨幣政策存在寬松預期,債市有望放量,公司債的大發展是大勢所趨,2012年公司債將迎來擴容良機。

責編 何劍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股票承銷家數、股票承銷能力、股票承銷的排名在行業里相對來說被大家認為是比較具有含金量的東西。”一位業內人士如是告訴記者。不過據同花順(300033)iF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券商IPO實際募集資金同比減少54.4%,承銷與保薦費用同比減少58.4%。相反地,再融資業務(包括增發、配股、可轉債、公司債)卻開展得風生水起。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券商承銷再融資規模達到1517.6億元,遠超同期644億元的IPO募資規模。 IPO收入劇降 公司債崛起 IPO承銷家數與金額,常常成為評判券商投行實力強弱的唯一標準。不過數據卻表明,一向被認為含金量高的IPO承銷業務今年收入劇降,反而債券承銷增長迅猛。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2012年以來,30家券商承銷了96單IPO項目,實際募集資金644.43億元,承銷與保薦費31.44億元,承銷費率4.9%。而去年同期,45家券商承銷了144單IPO項目,實際募集資金1414.23億元,承銷與保薦費75.65億元,承銷費率為5.3%。相比去年同期,雖然承銷家數增加,但實際募集資金卻減少54.4%,承銷與保薦費用減少58.4%。 與IPO業務“疲軟”相對應的是,截止到6月5日,今年以來33家券商共承銷83只公司債,實際募集資金597.6億元,如果按照1%的平均承銷費率計算,為券商貢獻6億元的收入。而在去年同期,僅有13家券商承銷27只公司債,實際募集資金477億元,承銷家數同比大增207%。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券商承銷公司債家數最多的是中銀國際證券,共有8家;其次是廣發證券(000776)、平安證券和海通證券(600837),承銷家數均為6;瑞銀證券承銷則承銷5只緊隨其后。與去年同期相比,中銀國際可謂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去年同期中銀國際的公司債承銷顆粒無收,不過在去年全年,中銀國際共承銷了6只公司債,排名第六。今年以來中銀國際承銷的8只債券中,實際募集資金最高的是12鵬博債,募集資金共計13.7億元。 從實際募資資金來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廣發證券、海通證券和中銀國際,募集資金分別為101.3億元、85.6億元、51.2億元。廣發證券的公司債承銷家數在去年全年的排名中也位居首位,去年全年廣發證券承銷14只公司債,實際募資金近153.7億元。今年以來,廣發證券承銷的6只公司債中實際募集資金最高的是11武鋼債,募集資金共計71.4億元。 實際上,早在今年一季度,IPO公司數量與募資額就呈雙降之勢。49單IPO項目實際募資合計為366.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44.3%、61.7%。為券商投行貢獻了16.48億元的承銷保薦收入,同比降幅達65.7%;IPO承銷費率也略有下降,為4.5%,同比下降10.2%。 以廣發證券為例,數據顯示廣發證券1季度股票承銷規模58億元,行業排名第7,同比減少53%,市場份額5.67%;但債券承銷規模130億元,行業排名第10,同比增加236%,市場份額4.4%。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新股發行超募現象的減少,是投行承銷費率的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再融資規模遠超IPO 除公司債外,今年以來可轉債、增發、配股的規模合計達到920億元。單是這一數據就已超過同期644億元的IPO募資規模。 公司債的“崛起”始自2011年3月,證監會推出公司債審批“綠色通道”制度,將債券融資審核與股權融資審核分離,并設立債券審核小組,專門從事債券審核,希望通過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核周期來進一步促進公司債發展。在此之前,公司債的發行非常緩慢,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自2007年9月24日長江電力(600900)發行第一只公司債以來,A股上市公司截至2010年底共發行公司債83只,累計籌資總額1407億元。而自2011年公司債放行以來,其發展極為迅速。統計表明,2011年全年公司債發行105家,實際募集資金高達1274億元。 今年以來,規范公司債發行的政策也頻出。深交所昨日發布公告稱《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上市規則》(2012年修訂版)已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現予以發布。同時,深交所2009年11月2日發布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司債券上市規則》(深證上〔2009〕143號)同時廢止。規則中規定,“債券須經信用評級機構評級,且債券信用評級達到AA級及以上。” 上證所也于今年2月27日發布通知,對公司債券上市交易分類管理的有關標準進行調整,將公司債上市規則中的一項修改為“債券上市前,發行人最近一期末的凈資產不低于5億元人民幣,或最近一期末的資產負債率不高于75%”。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貨幣政策存在寬松預期,債市有望放量,公司債的大發展是大勢所趨,2012年公司債將迎來擴容良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