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5-31 09:09:07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醫藥處處長李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規劃中提出,“十二五”末生物產業產值達到4萬億,其中醫藥產業總產值達到3.6萬億。
每經記者 原金
近日,有消息稱,《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正在由國務院審批,審批完成后就可以正式發布。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醫藥處處長李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規劃中提出,“十二五”末生物產業產值達到4萬億,其中醫藥產業總產值達到3.6萬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生物產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生物產業在基因工程、細胞融合、生命科學、生物芯片、生物信息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創新,我國生物產業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在未來有望進一步提高。
根據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李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的數據,“十二五”末我國生物產業中,醫藥產業總產值就占據了大半的份額。而此前科技部發布的《“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中,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都被列為生物產業的發展重點,并且工信部在2012年初發布的相關規劃中就提出,我國醫藥行業將在“十二五”期間總產值年均增長20%,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劉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醫藥產業既傳統醫藥行業,也屬于高新技術產業,因此在化學制劑藥、化學原料藥、中成藥、生物制藥、衛生材料和中藥飲片等方面應用范圍較廣,但同時產品更新速度快、技術含量高、產業關聯度高等特點,將促使其有可能取代信息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醫藥產業總值在《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中所占比例較大。
盡管醫藥產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我國現在的醫療體制改革較滯后,醫藥行業生產安全較艱難推進,這似乎給醫藥行業的發展帶來種種困難。不過,劉偉表示,“我國生物醫藥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屬性決定了我國生物醫藥未來發展前景仍較可觀”。
不可否認,當前生物產業正在成為各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關注領域,劉偉對于未來我國生物產業發展抱有信心,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生物產業與其他高技術產業一樣,對中國經濟增長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不過,當前我國生物產業的增長卻面臨眾多問題,如融資難、資金不足、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仍制約眾多高新生物企業發展。劉偉稱,基于我國生物產業規模小、集中度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的現狀,這迫切需要引入外資以加快我國生物產業規模化進程及有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