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5-29 09:07:43
每經記者 曹晟源 發自瀘州
“(白酒企業)向品牌集中,向原產地集中,向名酒企業集中的趨勢開始顯現。”
昨日(5月28日),瀘州老窖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明在中國白酒金三角峰會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的采訪時,這樣描述目前中國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
實際上謝明口中的趨勢,也正隱隱符合了中國白酒金三角的初創之意,在此次峰會上中國白酒金三角在知識產權保護與協作方面達成共識,這一舉動也加快了當下中國白酒金三角品牌的推廣和塑造。
百家企業入駐瀘州酒業發展區
眾所周知,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我國白酒行業加速洗牌,在需求多元化、細分化的趨勢下,白酒品牌化進程不斷深入,品牌競爭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的主流,越來越多的白酒企業開始重視并且著力推進品牌建設。
于此同時,不少中小企業也不約而同的殺入這個行業,而品牌的問題讓他們不得不先依靠龍頭企業發展。這是基于此,誕生了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擬在在瀘州全力打造一個以白酒生產加工為樞紐、連接上下游產業的“中國白酒專業加工配套產業集群”。
“目前有102家企業入駐園區。”謝明透露,“行業發展,要有自己的龍頭企業引領,而抱團發展有序競爭是當前的趨勢。但是目前中國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并不高,遠沒有達到成熟行業的標準。”
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除了全力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酒業集中發展區外,今年3月,由瀘州老窖集團、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有限公司聯合發起組建了第三方電子交易公共服務平臺,即將現代金融理念和先進網絡技術相融合,整合白酒產業鏈資源,集交易、結算、交收物流、融資、信息、展示等服務于一體。
“為園區中小企業提供上述的服務,都是為了促進園區內企業促其快速發展,減少這些企業生產的成本。”謝明指出。
瀘州老窖打造的白酒集中發展區,不僅僅促進了企業向瀘州的聚集,同時也是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的一部分。
更加注重知識產權
200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國白酒金三角”的白酒產業戰略構想,其目的是為了弘揚中國酒文化,打造中國的“波爾多”國際品牌,讓川酒更多地進入國際市場。
不過在白酒業如火如荼發展,特別是高端白酒發展勢頭迅猛的情況之下,不少不法分子正是看到這一發展情況,開始魚目混珠,制售假酒。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七部門聯合下發通知。通知決定,今年4月至12月,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以打擊假冒白酒、葡萄酒為重點的酒類產品打假專項集中行動。
此前更是有包括五糧液、貴州茅臺、瀘州老窖、江蘇洋河、汾酒杏花村、郎酒、劍南春、水井坊在內的8家白酒骨干企業簽署自律宣言,共同承諾“雙公開”:即公開銷售渠道、網點和供應量;公開假冒產品產銷商名單和案件查處情況。
種種情況說明假白酒和知識產權的問題已經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峰會中國白酒金三角在知識產權保護與協作方面達成共識:促進中國白酒金三角產區建設、產業發展、產品創新,關注中國白酒金三角知識產權保護與協作是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
并且酒企業要在推廣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牢固樹立品牌意識,注重品質和品位的提升,推進白酒知識產權的創新與管理,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知識產權保護能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