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機構呼吁拓寬養老基金投資范圍

2012-05-05 01:04:1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娜 李新江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娜 李新江 發自北京

今年3月份以來,針對“養老金入市”,一些市場參與人士認為,出于風險考慮,養老金進入股市將得不償失。

那么,養老金入市是否必要?是否可以穩定運行呢?

昨日(5月4日),由《每日經濟新聞》報社和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改革與突破”中國地方養老基金投資體制改革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辦。

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及廣東、遼寧、北京等地人社系統的官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等的專家學者,以及中金公司、嘉實基金、招商基金、國泰基金等具有社保基金管理資格的機構高管匯聚一堂,熱議關于養老金入市的各個議題。

養老金入市有必要嗎?

養老金是否應該入市?在“改革與突破”中國地方養老基金投資體制改革研討會現場,多位專業人士討論了養老基金入市的必要性,并認為很有必要。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指出,近年來養老基金呈絕對增長趨勢,新農保2010年是420多億元,2011年底是1500億元,城鎮基本養老2008年是9900億元,2009年就過了1萬億元,去年底將近2萬億元。到2020年預計達到9萬億元到11萬億元,五險基金達到15萬億元左右。然而由于其內部投資體制落后,基本存在銀行,收益率太低。

“我主張投資,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基金高速增長,第二由于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社會平均工資高速增長,只能靠投資來縮小、縮短福利損失的差距和缺口。這個福利損失等于全國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減去投資收益率。以往幾年城鎮職工的平均工資增長率在14.2%左右,減去不到2%的投資收益率,我們的福利損失在12%左右。”

此外,在一些專家看來,我國養老金支付等一系列壓力,還在持續不斷加碼。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到2015年,中國的勞動力將以每年800萬人的速度遞減,與此同時,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以同樣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35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人將達2.94億。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有1.19億65歲及以上老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87%。而截至去年末,我國有1.23億65歲及以上老人,約占總人口的9.1%。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實地調查,遼寧省在做實個人賬戶3年后的2004年,由于統籌資金不足以發放當期養老金,不得不再次挪用。記者走訪多地養老行政管理機構發現,即便在一些財政比較“厚實”的縣(市),也出現了養老金的缺口,多地缺口逾10億元,整個遼寧省缺口達2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從國際養老金入市情況來看,1996年南非進入資本市場,1997年加拿大、1999年葡萄牙、2000年瑞典、2001年日本、韓國也先后進入資本市場。公開消息披露,韓國的國民基金已經跟我國的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簽了協議,進入A股市場。

養老金入市是否托市?

如果養老金入市,它要扮演什么角色?在目前點位入市,是否意味著政府有意通過養老基金進行托市?這些問題也是不少市場人士討論的焦點。

“養老金入市不是救市,而是建立養老資本體系和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的機制。”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洪磊指出,“引入養老金入市特別是多元養老金入市,就是在過程中打造多元結構,讓機構投資者能夠參與治理,能夠用手投票,能夠談判,迫使上市公司的經營層創造價值,現金分紅,否則,資本市場很難走出規范的發展之路。”

這一觀點也獲得不少與會嘉賓的支持。大成基金社保基金投資部副總監劉澤兵指出,做過投資的人都知道,一旦資產配置完成,就只能期待之前的判斷是正確的,資產規劃也好,個股的選擇也好,只能是希望它朝著之前醞釀的階段走,因此不存在托市的問題。

投資范圍如何設置?

對于百姓的養命錢,養老金需要有長期穩定的運行周期和正回報,這個要求使得養老基金投資范圍的設置顯得十分重要。

國泰基金副總經理梁之平指出,在養老金方面,是不是可以適當放寬投資范圍,比如理財產品、信托、衍生工具等,此外海外投資也是非常好的分散風險的方法。

中金公司投資部陳戈也指出,“如果我們投資工具都拿到負回報,無論怎么組合都達不到目標業績,那么增加投資范圍就很有必要。但僅僅增加投資范圍還遠遠不夠,還要考慮很多問題,包括能不能直接買,風險控制問題、產品控制問題、估值問題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記者李娜李新江發自北京 今年3月份以來,針對“養老金入市”,一些市場參與人士認為,出于風險考慮,養老金進入股市將得不償失。 那么,養老金入市是否必要?是否可以穩定運行呢? 昨日(5月4日),由《每日經濟新聞》報社和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改革與突破”中國地方養老基金投資體制改革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辦。 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及廣東、遼寧、北京等地人社系統的官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等的專家學者,以及中金公司、嘉實基金、招商基金、國泰基金等具有社保基金管理資格的機構高管匯聚一堂,熱議關于養老金入市的各個議題。 養老金入市有必要嗎? 養老金是否應該入市?在“改革與突破”中國地方養老基金投資體制改革研討會現場,多位專業人士討論了養老基金入市的必要性,并認為很有必要。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指出,近年來養老基金呈絕對增長趨勢,新農保2010年是420多億元,2011年底是1500億元,城鎮基本養老2008年是9900億元,2009年就過了1萬億元,去年底將近2萬億元。到2020年預計達到9萬億元到11萬億元,五險基金達到15萬億元左右。然而由于其內部投資體制落后,基本存在銀行,收益率太低。 “我主張投資,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基金高速增長,第二由于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社會平均工資高速增長,只能靠投資來縮小、縮短福利損失的差距和缺口。這個福利損失等于全國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減去投資收益率。以往幾年城鎮職工的平均工資增長率在14.2%左右,減去不到2%的投資收益率,我們的福利損失在12%左右。” 此外,在一些專家看來,我國養老金支付等一系列壓力,還在持續不斷加碼。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透露,到2015年,中國的勞動力將以每年800萬人的速度遞減,與此同時,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以同樣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35年,我國65歲以上的老人將達2.94億。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有1.19億65歲及以上老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87%。而截至去年末,我國有1.23億65歲及以上老人,約占總人口的9.1%。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實地調查,遼寧省在做實個人賬戶3年后的2004年,由于統籌資金不足以發放當期養老金,不得不再次挪用。記者走訪多地養老行政管理機構發現,即便在一些財政比較“厚實”的縣(市),也出現了養老金的缺口,多地缺口逾10億元,整個遼寧省缺口達2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從國際養老金入市情況來看,1996年南非進入資本市場,1997年加拿大、1999年葡萄牙、2000年瑞典、2001年日本、韓國也先后進入資本市場。公開消息披露,韓國的國民基金已經跟我國的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簽了協議,進入A股市場。 養老金入市是否托市? 如果養老金入市,它要扮演什么角色?在目前點位入市,是否意味著政府有意通過養老基金進行托市?這些問題也是不少市場人士討論的焦點。 “養老金入市不是救市,而是建立養老資本體系和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的機制。”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洪磊指出,“引入養老金入市特別是多元養老金入市,就是在過程中打造多元結構,讓機構投資者能夠參與治理,能夠用手投票,能夠談判,迫使上市公司的經營層創造價值,現金分紅,否則,資本市場很難走出規范的發展之路。” 這一觀點也獲得不少與會嘉賓的支持。大成基金社保基金投資部副總監劉澤兵指出,做過投資的人都知道,一旦資產配置完成,就只能期待之前的判斷是正確的,資產規劃也好,個股的選擇也好,只能是希望它朝著之前醞釀的階段走,因此不存在托市的問題。 投資范圍如何設置? 對于百姓的養命錢,養老金需要有長期穩定的運行周期和正回報,這個要求使得養老基金投資范圍的設置顯得十分重要。 國泰基金副總經理梁之平指出,在養老金方面,是不是可以適當放寬投資范圍,比如理財產品、信托、衍生工具等,此外海外投資也是非常好的分散風險的方法。 中金公司投資部陳戈也指出,“如果我們投資工具都拿到負回報,無論怎么組合都達不到目標業績,那么增加投資范圍就很有必要。但僅僅增加投資范圍還遠遠不夠,還要考慮很多問題,包括能不能直接買,風險控制問題、產品控制問題、估值問題等”。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