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5 00:53:00
每經編輯|韓海龍 每經記者 劉興斌 發自深圳
韓海龍 每經記者 劉興斌 發自深圳
昨日(5月4日),時隔僅7個交易日,華寶國際(00336,HK)發布澄清公告逐一回應“匿名分析”于4月24日公開的一份針對公司的質疑報告。資料顯示,華寶國際是國內最大的香精供應商上市公司,也是亞洲地區市值最大的香精生產企業。
華寶國際股價早盤跌幅一度接近20%,不過截至收盤跌幅收窄,而早盤針對公司沽空資金超過1億港元,有跡象表明存在針對華寶國際的沽空行為。
華寶回應六大質疑
“匿名分析”曾于上4月24日發布44頁的研究報告質疑華寶國際六宗罪而成名。匿名分析”認為,據調查,華寶國際實際盈利應為12億港元而非對外公布的16.32億港元;根據150個電話調查發現僅有兩個華寶國際客戶承認公司為其小量供應商;華寶國際聲稱的非洲廠房并非主營香料業務;華寶國際在德國的研發中心極少有人出入;按照華寶國際收入計算,占中國總香煙銷售額約2.4%,與一般香料占香煙價值0.3%的水平差距較大;公司大股東朱林瑤疑似通過注入假資產,合理化華寶國際與實際不符的現金水平,同期通過減持公司股票套利94億港元,并用于轉回公司用作派息。
針對上述質疑,華寶國際公告稱,非相關授權人正常情況無法獲得公司工商資料,且經核實公司綜合稅后盈利約為16.32億港元。
華寶國際同時表示,無法獲悉“匿名分析”撥打電話至哪家煙草客戶及相關員工,而匿名情況下,相信煙草客戶會對查詢做出回絕。而位于非洲的工廠是為配合公司未來卷煙新材料的業務發展以及開發更多以天然原材料為主的新產品。
對于“匿名分析”針對公司德國研究中心的調查,華寶國際稱,中心共雇傭7名外籍技術人員,且每年都會在中國向公司研究團隊提供技術支援及交流和向公司客戶提供服務。
此外,華寶國際認為,占中國總香煙銷售額約2.4%的推理不清楚假設從何而來,也不認為推算具有合理性。至于注入夸大價值資產一事,公司所有關聯交易均符合有關法律的要求。
昨日記者聯系華寶國際投資者關系經理詢問公司是否有后續動作時,對方表示馬上要參加一個會議,且不方便對此進行任何評論。
隱現沽空力量
5月4日,華寶國際股票恢復交易,受上述事件影響,公司股價繼4月24日單日跌幅超8%之后,早盤一度下跌至3.26港元/股,最大跌幅達到18.09%;不過截至收盤,跌幅收窄至7.04%,全天成交金額達到1.65億港元。
第一上海證券首席分析師葉尚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雖然公司發布了澄清公告,但是市場上仍然存在一些疑問,這與近期席卷香港的民企審計風暴有關。”
數據顯示,4月24日“匿名分析”發布華寶國際質疑報告當天,沽空公司總金額為1700萬港元。昨日早盤,沽空華寶國際的金額則超過1億港元。
葉尚志表示,去年四季度針對華寶國際的沽空資金就較大,由于中間存在一些多空操作等技術因素在里面,股價波動會比較大,因此當時也建議投資者不要過多參與其中。據悉,匿名分析針對華寶的調查已經持續5個月。據香港媒體報道,“匿名分析”表示自己沒有沽空華寶國際,但是不排除參與制作質疑報告的人員以個人名義參與其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