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2-04-27 08:38:58
在政策和市場相互角力下,新股首發估值正在試圖尋求新的平衡。統計顯示,今年2月以來,新股月度平均首發市盈率分別為30.30倍、30.42倍和30.47倍,連續三個月在30倍附近徘徊,似乎30倍正成為新股首發估值的新標桿。
首發PE圍繞30倍波動
前期A股市場表現疲軟,讓首發估值畸高的新股客觀上成為二級市場做空動能攻擊的活靶子。在此局面下,新股首日破發幅度日趨嚴重,例如2012年1月6日首發上市的3只中小板新股集體破發,其中加加食品(002650,股吧)首日重挫26.33%,一舉創出近20年以來A股市場新股首日最大跌幅。在新股深度破發影響下,對于治理新股發行估值畸高和遏制首日炒新的呼聲此起彼伏。
隨后新股發行估值畸高和新股首日爆炒引發了管理層密切關注。為將新股首發估值降至合理水平,行業平均市盈率和遏制首日炒新措施不斷出臺。
除政策因素以外,市場因素也積極參與到新股首發估值“定身高”活動中來。在政策和市場相互角力下,新股首發估值正在試圖尋求新的平衡。就近幾個月以來新股發行估值來看,這一新的平衡點似乎逐漸顯露端倪。
2011年11月新股月度平均首發估值一度觸及42.60倍的階段新高,此后急轉直下,不斷向下尋求支撐,并于2012年1月下降至33.70倍的水平,環比下降勢頭十分明顯。
不過,讓投資者感到意外的是,今年2月至今新股月度平均首發估值分別為30.30倍、30.42倍和30.47倍,新股月度首發估值并未繼續大幅下行,而出現市場未曾預料的企穩跡象。分析人士指出,從2月至4月新股月度首發估值連續三個月圍繞30倍波動來看,似乎30倍正成為新股首發估值的新標桿。
新股面臨兩大困擾
如果說30倍正成為新股首發估值的新標桿,那么投資者不禁要問:這種平衡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呢?
按照成熟市場經驗,如果發行估值在政策和市場中找到了平衡的話,那么新股的上市首日表現就不會只是單邊上漲,而應該是漲跌互現。從理論上說,當新股樣本足夠多的時候,新股總體平均首日漲幅應該盡可能趨近于0。就實際情況來看,今年2月至4月以來首發上市新股的平均漲幅分別為46.48%、24.28%和8.22%。因此,從新股首日漲幅來看,似乎新股30倍的發行估值較合理值要低。如果想有效遏制新股首日爆炒,就應該讓發行估值比30倍更高。
那么,目前30倍的發行估值真的是過低嗎?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結論又是完全相反的。統計顯示,今年2月至4月首發新股上市以來平均跌幅分別為6.81%、11.85%和1.63%。由此可見,從新股上市以來累計漲跌幅來看,似乎新股30倍的發行估值較合理值要高。
從以上兩個不同的角度,得出新股估值是否合理的結論完全相反,讓投資者無所適從。雖然目前尚不能完全解釋這種悖論存在的原因,但這對治理新股發行估值畸高和新股首日爆炒依然有重要啟示。
有分析指出,在目前A股市場上,新股發行估值畸高與新股首日被爆炒是兩個層面的問題,因此解決辦法也不應該是簡單地一刀切。換句話說,只要新股發行估值合理,在理論上就有被爆炒的可能;而只要首日不被爆炒,其發行估值就有偏高的嫌疑。
因此,新股發行估值畸高與新股首日被爆炒是兩種病,不能奢望用一劑良藥去同時治愈兩種病。如果要想更好地解決新股發行估值畸高與新股首日被爆炒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是用兩劑良藥,對癥下藥,這樣方能做到有的放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