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學院

每經網首頁 > 商學院 > 正文

中國類Instagram創業兇猛生長:瞄準天價神話

每經網 2012-04-18 11:17:39

只有13名員工的Instagram被Facebook以1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它只是一款應用版“傻瓜相機”嗎?炫之又炫的濾鏡功能有什么神奇之處?

每經編輯|胡騰

姚鴻指出,刷榜、買榜正在成為行業潛規則,一些開發商為了迅速積累人氣,甚至不惜花上百萬元來購買熱門榜單的位置。

“移動互聯網的復制、抄襲文化甚至超過了互聯網,一個新版本的產品剛上線,24小時之內必定會有同行將創新復制過去,為了讓自己的產品保持新鮮度,我們已經養成了這樣的開發習慣:每一次產品更新都將創新性的內容分成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發布并被人抄襲后,馬上將第二的版本放出去,這也是無奈之舉。”姚鴻說。

他同時指出,以平均投資額算,如果每一個同類開發商投入的創業資本是50萬元,那么50個開發商投入就超過2500萬元,而這些在未來都有可能成為泡沫破滅,造成的損失無疑是巨大的。”

大魚小魚之戰

2011年6月,騰訊推出類似Instagram的應用Q拍,并整合資源對其進行推廣。

CSDN范凱表示,騰訊目前已將Kik、talkbox、Instagram類應用一網打盡,新生代的社交型app產品做的雖好,但是用戶運營卻很容易碰觸QQ用戶的天花板,難以撕開用戶規模的口子,移動時代至今還是寡頭時代。

對此,姚鴻表示,一些互聯網企業正變得越來越龐大,因此一些子項目就變得很難接入,比如說圖片分享。

“我并不認為在圖片社交領域未來是巨頭們的天下。首先,一些大型的互聯網公司雖然資源廣布、產品眾多,但是這也帶來了問題,就是優秀的人才很難集中于某一兩個項目組中,導致產品缺乏創新性,且同質化嚴重。其次,互聯網巨頭作為上市公司,其面臨著較大的營利壓力,并且精力有限,因此他們很難將眾多資源壓寶于某一兩個細分市場上,而將主要資源放大了搜索、視頻、通信、游戲等領域。同時,這些公司也缺乏創業者的賭性,他們難以在某一兩個項目上進行長期的資本投入,在進行短暫試錯后,就有可能放棄部分細分市場。”姚鴻說。

徐灝則指出,Instagram能夠吸引重多粉絲,并且憑借十幾人的團隊獲得Facebook的10億美元收購價,與其企業的創新性和文化存在重要關聯,而這并不能夠被簡易復制,也是國內企業正在學習的東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