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7 02:06:38
武科大金融證券研究所董登新:
現在即便放開房市調控,房地產暴利時代也已成歷史。2001~2010年的十年,是房地產市場暴利的十年。房價從數百元起步飆升至數萬元,這是房價的市場化回歸也好,又或是“補漲”也罷。總之,隨著一步到位的房價上漲,炒房暴利時代已經過去。若還拿老眼光看房價走勢,則大錯!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
媒體報道今年捐贈總額比去年下降四成,其原因:1.從行業和地區分布上看,和企業盈利能力有關;2.不排除以分擔政府開支來達到降低自己商業運營成本的功利性目的;3.資金使用不透明,“濫用門”事件頻發,第三方監管又不完善、不嚴格。今后應通過專業化機構的運作將資金配置到基礎教育、人才創業等方面。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韓復齡:
其實,就中國銀行業的結構而言,目前有3800多家注冊銀行,還有幾萬家農信社。其中,前20家占據市場份額的80%以上,按競爭形態而論,既不屬于完全壟斷或寡頭壟斷,也不算是完全競爭,可歸為壟斷競爭形態。
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
靠設立民營銀行解決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這號說法上世紀90年代就有了,還蠻流行。不過,一家銀行要在一家行業領先的大企業和一家幾乎沒有信用記錄和可抵押資產的小企業之間選擇,它會選擇哪一家?商業化的銀行毫無疑問會優先選擇前者,除非對它實施改革之前的做法,規定它只許服務后一類企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