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周林、茅于軾熱議中國經濟轉型

2012-04-05 01:30:0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鄧莉蘋 發自深圳    

每經記者 鄧莉蘋 發自深圳

“降GDP不是目的,而是改善質量,這才是我們的目的”,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日前在中國未來經濟展望與金融改革論壇上表示。

3月31日,由國內歷史悠久的高端學府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和《每日經濟新聞》重點推出的中國未來經濟展望與金融改革”論壇在深圳落幕。論壇匯聚了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周林,著名經濟學家、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茅于軾,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潘英麗等專家與名人。

周林在主題演講中談到了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及意義,潘英麗則細述了中國經濟轉型的迫切性和調整方向,茅于軾認為金融業就是要起到合理配置資金的作用。在接下來的圓桌論壇上,幾位專家還圍繞GDP增速下調及利率市場化等熱點問題展開了討論。

降GDP重在改善質量

2012年“兩會”期間,中央政府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調至7.5%,告別一直以來的“保八”底線,這樣的下調意味著什么?

茅于軾認為,GDP是宏觀經濟中間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它是全國人民一年生產的財富總量,但是增長的同時也要兼顧質量問題,質量包括五個方面,怎樣分配、是否破壞環境、有沒有泡沫、有沒有通脹以及是否解決就業問題。他認為,“發展GDP還要兼顧質量,降GDP不是目的,而是改善質量,為了提高經濟質量不得不降GDP。”

周林也認為,GDP減速肯定是一種趨勢,現在這種結構繼續增長的話,對于能源等的需求都是太大了,是不可持續的。將增長目標下調,“只是總理想把提高社會增長的質量作為一個信號”。

潘英麗則認為,下滑也是正常的,它等于變成轉型的一個動力和壓力,不一定是完全的壞事情。關鍵問題是政府的政策要有利于去推動轉型,政府更多的需要解決的是再就業工程。

轉型迫在眉睫

周林認為,按照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情況最樂觀的是2015年就可以超過美國,最悲觀的是2024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是,相對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的第三產業發展不夠,中國目前的發展所依靠的是能源的大量消耗,而這種按照能源大量消耗促進增長的模式并不能夠長期保持。

周林表示,要實現這個目標一定要進行轉型,在一、二、三產業的經濟結構上還是要有更快的轉變。讓服務業發展加快,可以降低對于能源消耗的需求,還有一點是可以減輕GDP發展減速和就業之間的矛盾。因為第三產業可以吸收更多的就業人口,結構的轉變也會減低對失業造成的影響。

潘英麗表示,過去依靠廉價勞動力、廉價資本、廉價資源與環境的投入的發展模式已經漸如瓶頸,目前轉型已經迫在眉睫,轉型主要表現在要從出口拉動轉到內需拉動;要從廉價勞動、廉價資本、廉價環境與資源的高投入的增長方式,轉向高效率的內生增長,包括高科技和會管理的效率。

潘英麗提出經濟轉型的核心是金融轉型,因為資金是社會稀缺資源的支配和使用權,金融轉型才能夠實現經濟轉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