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3-27 22:44:38
每經記者 吳悅 發自上海
在號稱“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政策持續了較長時間后,一部分內地高資產值人士正在將房產投資的目光轉向海外。
由房地產顧問服務公司萊坊和花旗私人銀行日前聯合發布的《財富報告》2012年刊(以下簡稱《財富報告》)指出,由于受到中國內地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過去一年,中國一線城市的主流房價一直在下降,這使得內地高資產值人士開始觀望其它投資選擇,紛紛將重點轉向商業物業及海外豪宅市場。該報告數據顯示,內地購買者占香港豪宅市場的份額達到25%,2011年,香港高端公寓的價格上漲4.6%,2009年初以來的復合漲幅更高達60%。
倫敦豪宅最具吸引力
近年來,新興市場的財富創造非常繁榮,而發達經濟體卻深陷債務和緊縮的泥沼。在此背景下,來自中國、俄羅斯、中東、拉美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高資產值人士紛紛轉向發達國家或地區的豪宅市場,雖然目前英國等歐洲主要國家經濟發展并不景氣,但《財富報告》預測,只要英國和歐洲核心國家首都的資金避險作用及匯率優勢不減,資金將會繼續流入這些地區。因為不少投資者認為,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觸底反彈遲早總會來臨,而在歐洲的豪宅市場,目前或許可以算是一個較好的入市時機。
《財富報告》針對全球主要城市的高資產值人士的調查顯示,在全球主要城市中,上述人群選擇一個城市的因素包括:投資潛力、經濟開放程度、個人安全和保障、社會穩定性、優秀教育機會的供應、其他高資產值人士的存在等。調查結果表明,倫敦、紐約、香港和巴黎是高資產值人士所認可的最重要的幾個城市,而上海和北京對這部分人群而言是重要性上升最快的城市,分別列第八和第九位。
東方財富西移潮初現?
就目前而言,倫敦對全球高資產值人士仍具有極強的吸引力,有趣的是,在過去一年中,英國豪宅的買家有30%來自亞太地區,其中不乏中國內地的富豪們。這就出現了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掌握財富及經濟權力的重心正在逐漸東移,而東方富豪們的資金卻在西移。
在剛剛結束的上海春季房產交易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已經有非常多海外的樓盤跑來參展,也吸引了部分受“限購”的高資產值人士關注。萊坊住宅部董事胡曉波認為,可以說上海購房者向海外豪宅投資的趨勢已經出現,只是由于內地高資產值人士的資金向境外投資還有一些限制,所以目前海外購置豪宅的內地買家更多是出于移民或子女教育方面的考慮,總體交易額尚不算太高,但這種增長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
在談到未來可能影響房產投資前景的諸多因素時,胡曉波認為,如果內地的整體房價得到有效控制,且中國CPI處于穩定可控狀態條件下,房產調控政策有可能出現松動,但即使調控環境下,上海、北京等城市核心地段的高端物業價格也并未出現太大跌幅,顯示出較強的投資價值。此外,房產稅等政策變化也可能影響到一部分高端物業投機型買家的購買意愿。
除了豪宅以外,高資產值人士對于商業物業的投資興趣也在進一步上升,萊坊2011年第四季度對北京商業中心寫字樓租金研究顯示,優質寫字樓租金同比上漲46%。萊坊預計,2012年,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寫字樓租金將會持續上漲,值得重點關注。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