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3-25 17:22:21
每經網3月25日廣州電(每經記者 郭榮村 實習記者 胡春暉)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鐘山今天上午在首屆嶺南論壇上指出,中國外貿大而不強,面臨著來自三方面的競爭壓力。此外中國還深受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傷害,應對貿易戰要明白“貿易戰沒有贏家,中國要敢于斗爭”。
中國2011年外貿額達到3.64萬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了175倍,中國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二進口大國,同時去年中國在全球的貿易份額預計可達到10.8%,鐘山說,中國是名符其實的貿易大國,但不是貿易強國。大而不強的原因表現在: 商品出口數量擴張為主,產品的質量不高;出口企業的競爭也是以價格競爭為主,自主品牌不多,自主銷售的網絡也不完善;中國政府和企業在國際貿易的規則制定中話語權不多。此外中國本身在貿易法律、法則和政策上也存在在不足。
鐘山認為中國外貿在國際間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形勢下深受其害,而在產業競爭上也面臨著三個方面的競爭,一是西方國家提出要在新能源、智能數字、制造這些新知識產業謀求突破,打敗中國;二是西方國家在傳統制造業加強回歸,包括玩具、家居業的回歸,對中國外貿形成正面壓力。三是其他發展中國家憑借其資源、勞動力等種種優勢,對中國形成了同質化競爭,比如說周邊的印尼、越南國家,它跟中國的產業同質,中國對歐美的出口下降受這些國家的影響。
“中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是中國不怕摩擦,我們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鐘山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