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3-05 21:56:21
每經記者 李澤民 發自北京
一直以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對恢復林業部持續進行了廣泛呼吁,但在全國政協委員盛明富看來,這些呼吁始終沒有得到加強。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盛明富帶來了他的11份提案,其中《關于將國家林業局恢復為林業部或升格為國家林業總局的提案》引起公眾的關注。
他說,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把森林覆蓋率和蓄積增長作為約束性指標,標志著林業“雙增目標”正式上升為國家意志。
盛明富在提案中稱,可以預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林業將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發展期,社會對林業的多樣化需求會更加突出。
基于此,林業部門在未來承擔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恢復林業部是形勢所趨。
名稱數次反復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建國以來,林業機構曾發生過多次變化,每次都對林業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新中國剛成立,國家就設立了林業部。
而在此后的1956 年又增設了森工部,這段時期新中國林業很快就步入了恢復發展的軌道。文革初期,林業行政管理機構一度陷入癱瘓,特別是1970—1978年,林業部和農業部被合并為農林部,林業工作嚴重下滑,森林覆蓋率由12.7%下降到12%。
改革開放后,國家恢復了林業部,林業事業又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的“雙增長”。
1998年,林業部被改組為國家林業局,中央林業機構再一次遭到削弱,林業建設一度波動較大。
實踐多次證明,林業的發展與機構的變化密切相關,機構強則林業興,機構弱則林業衰。
盛明富指出,這里需要說明的是,1998年機構改革后,由于國家林業部調整為林業局,對全國的林業機構調整產生了深刻影響。
全國有11個省由林業廳變為林業局,雖然均保留了正廳級的構架,但不是政府組成部門,對宏觀指導、協調和管理林業工作造成極大困難。
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對林業的投入力度,以及各地逐漸認識到林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地方林業機構逐步得到了加強,全國已有5個省相繼恢復了林業廳,其他省份也有望得到恢復。
林業作用凸顯
提案中稱,促進綠色增長,必須發揮林業的重要作用。2012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已把綠色增長確定為大會的主題。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十二五”規劃對綠色發展做出了具體部署。
盛明富認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綠色增長,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提升承載能力,需要綠色的資源能源支撐經濟發展。這就要求必須加快發展現代林業,全面增強林業多種功能,進一步提升林業促進綠色增長的能力和水平。
同時,擴大國內需求,必須充分發揮林業的拉動作用。我國擴大消費需求的主要困難在農村,巨大潛力在農民。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40億立方米森林資源確權到戶,讓農民獲得了價值2萬多億元的家庭財產,并獲得了27億多畝林地的承包經營權,其年產出有望達到2.7萬億元。
農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將會進一步提高,而且林產品是綠色健康產品,不會導致產能過剩,更不會形成經濟泡沫,有利于持久地拉動經濟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應對氣候變化,必須充分發揮林業的特殊作用。
現在,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森林具有吸碳、儲碳和替代功能,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著特殊作用。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長期保持較高水平,減排壓力越來越大。
盛明富說,我國森林資源豐富,且大多處于中幼林階段,提高質量、增加碳匯的潛力很大,在發展經濟與減少排放的雙重壓力下,加強森林資源培育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
因此,考慮到在新時期林業承擔著建設和保護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態系統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職能。
特別是要完成“十二五”雙增奮斗目標,確保中央對林業的部署得以及時落實和有效實施,迫切需要加強林業機構建設。
為此,建議國家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戰略高度,將國家林業局恢復為林業部或升格為國家林業總局,以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林業的需求。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