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清理基層醫療機構債務“歷史賬”或由政府埋單

2012-02-24 01:28:3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彭斐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彭斐 發自北京

隨著“以藥補醫”將逐漸淡出歷史舞臺,負債累累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集中償債將呈現白熱化的狀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近期,各地陸續啟動清理基層醫療機構債務,并下發關于清理化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債務的實施方案。

基層醫療機構人士認為,歷史上形成的債務與財政資金遲遲不到位有關,這些債務理應“由政府償還”。而醫藥界有關研究人士則表示,除由政府埋單外,還可以通過統籌有關非稅收入途徑籌集資金,同時鼓勵社會資金進入該領域。

“債務清理剛開始,賬目已經進入審計階段,政府將在兩年內償還衛生院70余萬元的債務。”昨日(2月23日),山東濟寧市任城區南張街道衛生院的負責人田明如釋重負的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在田明看來,債務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投入不足、超規模建設等多種原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舉債開展建設或購置醫療設備,形成了歷史負債。”

田明告訴記者,南張街道衛生院的歷史債務有70萬元,包括2009年醫院購買的彩色B超機欠下的50萬元。

據山東省衛生廳數據,截至2010年底,山東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長期負債4.95億元,其中鄉鎮衛生院負債4.8億元。“如果債務不及時清理,基層衛生院很難繼續堅持公益性。如果僅靠衛生院償債,會造成惡性循環。”田明表示。

事實上,基層醫療機構債務已經非常普遍。“全國90%的縣級醫院都存在負債經營。”中國醫院協會會長曹桂榮曾在公開場合披露。衛生部全國衛生財務年報也顯示,截至2010年底,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長期負債分別為55億元和3.5億元。

“基層醫療機構債務的產生,主要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醫療設備的購置等支出造成的。”一位國務院醫改辦咨詢委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說。

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曾表示,長期債務是“以藥補醫”機制留下的產物,已成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回歸公益性的一個沉重包袱。

田明認為,隨著基本藥物制度的全面實施,藥品實行零差價后沒有了“以藥補醫”,意味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失去償債來源,已影響到自身的正常運轉。

“由于‘醫’、‘藥’沒有分家,醫院或者醫療機構實際上仍然屬于政府部門經營與監管。”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分析稱。

田明表示,基層醫療機構清理債務,應由多級政府部門進行配套,單一的某個地方很難還清醫療機構長期所欠的債務。

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表示,為了減輕地方的負擔,中央將安排專項補助資金,支持地方開展債務清理化解工作。對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債務化解工作的地方,中央財政予以適當補助。

“除由政府埋單外,還可以通過統籌有關非稅收入途徑籌集資金,同時鼓勵社會捐資贊助的償債資金。”郭凡禮認為,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勵有條件的鄉鎮積極籌資用于償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