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4 01:20:5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裴文斐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裴文斐 發自上海
隨著四家第三方理財公司獲批基金代銷牌照,意味著第三方理財市場格局或正醞釀重大變革。
業內人士對此意見存有分歧,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牌照獲批意義重大,前景廣闊,但也有人士指出牌照符號意義大于盈利功能。同時,業內人士也表示,內地第三方理財行業不足1%的市場份額,與美國60%、中國香港地區30%的份額相差甚遠,市場還處于饑渴狀態。
第三方理財獲批基金代銷
周三,首批獨立基金銷售牌照出爐,好買、眾祿、諾亞、東方財富4家機構獲得獨立基金銷售資格。
首次獲批機構雖然數量較少,但是仍然開創了先河。有業內人士表示,短期內,牌照對于第三方理財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基金牌照獲批后,還要看機構今后如何操作。
“客戶還有個觀念轉變的過程,過去客戶大多通過銀行渠道購買基金,銀行除了掌握較大份額的銷售渠道外,還有較好的信譽。”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第三方理財機構獲得客戶信任仍然需要一定時間。”
“長遠來看,發行牌照能更好吸引客戶,有時客戶信托到期后,遇到產品真空期,沒有新的信托計劃,數周的真空期對于客戶來說也是種損失。現在第三方理財公司可以通過公募基金為客戶彌補這類損失,這將成為第三方理財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上述業內人士說道,“但如果完全寄希望于靠銷售基金0.5%~1.5%的費用,就毫無意義。”
也有業內人士對此信心滿滿,諾亞正行CEO章嘉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基金獨立銷售前景廣闊。
“諾亞正行從整個二級市場上1100多只基金中,運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嚴格挑選了至少有三年投資業績的400多只基金。再通過四種定量分析方法,精選了50只基金。再輔以定性研究和實地調研,精選出不超過20只的優秀基金,準備向客戶進行推薦。”章嘉玉說道。
“諾亞財富大多集中在私募股權基金和信托產品,諾亞正行取得銷售執照后,我們可以參與公募基金市場的產品推薦,可以從客戶的觀點,與我們篩選出的優質基金公司,設計一對多的專戶理財產品。”章嘉玉告訴記者。
第三方理財旨在做大市場
“據我們初步估計,國內第三方理財公司已近萬家,但是遠遠沒達到互相競爭的時候。”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第三方理財伴隨著中國信托業的發展而發展,信托業近5年才真正被大眾所接受,規模從不足1萬億到4.8萬億;第三方理財和信托一樣,未來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有分析人士向記者透露,第三方理財市場其實非常巨大,即使業內領軍企業諾亞財富去年銷售近百億的產品,也可能尚不足國內整個理財市場的1%。
“60%、30%,這分別是美國和中國香港地區第三方理財機構所占有的市場份額,金融理財產品的銷售額中有相當大的比重是通過第三方理財機構下單的。而國內第三方的占比僅僅1%。”上述分析人士說道,“所以第三方理財行業現在的目標是把市場這塊蛋糕做大,何時分蛋糕尚未可知。”
另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的第三方理財行業與10年前的互聯網行業頗為相似。“假如我們回顧10年前剛起步的互聯網行業,會發現95%的互聯網企業都已被市場淘汰了。”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今后數年中,只有那些有充足資本的第三方理財才能生存,預計近95%的企業會被淘汰。”
思維的轉變
“由產品導向型向服務導向型轉變,這是第三方理財行業的覺悟。”某第三方理財機構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假如我們仍然癡迷于靠價格戰、返點來吸引客戶,整個行業是在倒退。”
“早期,第三方理財企業的工作只是為信托公司代理銷售產品,找一批營銷員銷售了事。但時至今日,這種產品加銷售的模式已經落伍了。既然客戶可以從銀行、信托公司拿到優質信托產品,為什么還要去第三方理財公司購買,這值得業內深思。”該負責人向記者說道。
“因此行業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增值服務才是留住客戶的關鍵。”他向記者說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滬上一些知名第三方理財已經開啟增值服務,某知名企業告知,可以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例如明確的風險測試、量身定制的專戶產品等多個維度全方面的服務。并且售后,公司將會定期提供給客戶產品的追蹤信息和研究信息,定期為投資人舉辦相關活動,避免客戶產生產品售后就“杳無音訊”的擔憂。
“第三方理財機構若能提供類似私人銀行的增值服務,就能吸引更多的客戶。”利得財富總裁助理盛大告訴記者,“以華東地區客戶為例,購買信托產品的基本都是100萬至1000萬的中產人士,大多無法跨過私人銀行800萬資產的門檻,如果第三方理財能夠讓身價100萬的客戶享受到私人銀行相關的增值服務,整個行業就可以站穩腳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