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2-14 09:00:25
這一新的“增長極”涉及21.7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和9000多萬的人口,包括湖北的武漢城市圈、湖南的長株潭城市群和江西的環鄱陽湖經濟圈。
每經記者 陳舒揚 發自北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2月10日,在武漢舉行的長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會商會議上,江西省省長鹿心社、湖北省省長王國生、湖南省副省長韓永文代表三省省政府簽訂了《加快構建長江中游城市集群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三省每年將定期召開省際聯席會議
上述協議的大體思路是,“以武漢、長沙、南昌為核心,組合沿長江、環洞庭湖、環鄱陽湖的若干城市,通過整體規劃和集成,形成跨省域的經濟一體化城市集群。構建互利共贏、長期穩定的區域合作關系,打造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三省還達成協議,建立四項合作機制,以推動長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構建,主要涉及黨政主要領導、區域合作領導小組以及對口部門三個層面的磋商機制。按計劃,三省黨政主要領導輪流作為召集人,每年定期召開一次省際聯席會議,就合作中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集體磋商。
這一新的“增長極”涉及21.7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和9000多萬的人口,包括湖北的武漢城市圈、湖南的長株潭城市群和江西的環鄱陽湖經濟圈。
“增長極”涵蓋了長江中游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的精華地帶。其中,武漢城市圈以湖北52.4%的人口,貢獻了全省62%的GDP。長株潭城市群三個主導城市占全省經濟比重提高到目前的43%。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以江西30%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省近50%的人口,經濟總量占全省60%以上。
近五年間,湖北武漢的“1+8”城市圈戰略、湖南長株潭城市群、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也都上升為國家戰略。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院長傅崇蘭介紹,武漢作為長江中下游的大城市,交通樞紐地位突出;長株潭城市群基本形成,同時建設了河西新城;南昌則建設了贛南新城。新城建設對城市發展作用巨大;同時,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也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兩型社會”改革實驗區。
依據這次的協議,三省將加強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銜接互動,加強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強產業分工協作,加強農業、水利、生態環境保護、旅游、商務、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合作。
湖北省政協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朱書剛認為,三地處于相同的發展階段,都處于工業化中期,既要完成工業化,又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三地可以一起探索走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的道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十二五”期間交通建設投入逾萬億
會議透露,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將促成在航空、鐵路、公路、水路、管道、物流建設上的投入,預計總投資達14956億元,“十二五”期間將完成11469億元。
其中,長江中游城市群機場新建及改擴建預計總投資約為800億元,總項目約39個。“十二五”期間預計完成約500億元,預計實施項目約23個。
城市群鐵路建設預計總投資約為7600億元,實施總里程約9500公里,其中“十二五”期間預計完成約5500億元,預計實施總里程約7300公里。
公路方面,將加快推進武漢四環線、武漢城市圈環線、長沙繞城、長株潭外環線、南昌繞城、昌九高速擴建等城市群區域高速公路建設,“十二五”期間預計總投資約5000億元,預計總實施里程約6400公里。長江中游城市群水路建設預計總投資約為420億元,其中“十二五”期間預計完成約184億元。
管道建設一項預計總投資約為270億元,實施總里程約5030公里,其中“十二五”期間預計完成約165億元,實施總里程約3900公里。
物流方面,長江中游城市群樞紐建設預計總投資約為166億元,實施總項目約88個,“十二五”期間預計完成約120億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