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8 02:28:4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陳舒揚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陳舒揚 發自北京
2月4日,伊朗石油部長羅斯塔姆·加塞米透露計劃在未來10天內訪問中國。昨日(2月7日)有消息稱,中伊雙方都希望盡早于本周內在北京進行磋商,討論經貿金融結算問題。
繼美國頒布制裁法案、歐盟宣布禁運后,美國又凍結了伊朗政府和包括伊朗中央銀行在內的所有金融機構在美國境內的資產。為此,伊朗開始采取措施,希望繞開西方世界,同中國采取人民幣結算。
有分析人士認為,若實現用人民幣結算,可能會沖淡金融市場對伊朗石油外銷受阻的擔憂,抑制國際油價的炒作。
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東問題專家余國慶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對伊朗來說,中伊經貿若用人民幣結算可成為規避西方國家制裁的有效手段。但是,雙方除了技術上需要各種溝通和談判之外,由于中伊簽訂的長期石油合作協議往往還涉及到其他國家,這也限制了用人民幣計價的可行性。從中國方面來考慮,在未來人民幣升值趨勢比較確定的情況下,國際貿易上使用人民幣支付也不完全合算。
至于伊朗對中國企業伸出的橄欖枝,余國慶認為,在美國的制裁法案下,中國企業也將面臨諸多限制,目前中國方面需要謹慎。
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告訴記者,比較可能的方式是中伊經貿部分款項以人民幣結算,雙方可以達成進一步的協議,比如石油交易用人民幣結算,而伊朗從中國進口的其他貨物同樣可以用人民幣結算。“假如真的實現用人民幣結算,可能會沖淡金融市場對伊朗石油外銷受阻的擔憂,對國際油價的炒作有一定抑制作用。”
“伊朗問題可能使得中國從沙特、安哥拉、俄羅斯、阿曼等傳統合作國家的進口量增多,中國自身的原油產量的穩步增長對于保障能源安全也比較重要。”王金濤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