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訊

每經網首頁 > 商訊 > 正文

數量擴張遭遇瓶頸期 運動品牌或現新一輪關店潮

2012-01-13 01:42:2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徐學成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徐學成 發自廣州

繼近日國美體育關閉旗下實體店、宣告其5年百店計劃“泡湯”后,日前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中國動向(03818,HK)在四川的部分店鋪將暫停營業,類似于2009年的“關店潮”大有卷土重來的勢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1月12日)向中國動向總部求證,但對方表示目前不了解這一情況,并未作出確認。

相關人士分析認為,經歷了通過瘋狂開店實現規模效益的“野蠻生長”時代,國內運動服裝品牌已經遭遇瓶頸,在渠道競爭加劇、成本上漲的形勢下,瘋狂擴張已幾無可能,提高單店的盈利能力才是當務之急。

關店舉動持續出現

“大規模的關店目前還沒有出現,但一些地方已經有了‘苗頭’。”昨日,業界獨立評論人馬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馬崗透露,在四川地區,最為明顯的當屬中國動向旗下門店。他表示,雖然尚無法獲得官方數據,但據他了解的情況,中國動向在該地區應該有部分門店會暫停營業。“很多地方以前還能看到他們的門店,現在沒有了。”馬崗說。

近期以來,運動服裝品牌關店的現象時有發生。不到4個月之前,國美體育的第一家實體店——北京財滿街店已經宣告關閉;幾天前,國美體育宣布其北京萬泉河店于1月8日關閉。至此,自2010年5月正式開業的國美體育門店“全軍覆沒”。

李寧(02331,HK)的“關店風波”則要追溯到2010年底。當時有分析稱,李寧將關閉500~600家門店,但李寧公司隨即澄清稱,只是整合約500~600個低效率的分銷商,而非關店。雖然李寧一直宣稱2011年的開店目標不變,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其新增門店的數量已經開始下滑。

類似的關店現象還發生在“后奧運”的2009年。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包括彪馬、美津濃、百麗、達芙妮等在內的幾大品牌商或代理商都不約而同地進行了一輪以 “關店”為主題的 “洗牌”。就在同一年,耐克、阿迪達斯和彪馬在華的銷售業績紛紛下滑,而耐克則在當年關閉了在華的自有鞋廠。

瓶頸期或已來臨

對于各大運動品牌來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無疑是一次 “趕集”的良機。一直未曾停止的“瘋狂”開店,導致“后奧運”時代市場的消化能力跟不上節奏,庫存過剩使得門店面臨的壓力加劇。

目前,運動品牌同樣遭遇著壓力,但據一些業內人士分析,這次則與2009年大為不同。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對于運動品牌來說,一般單店數量增加至6000~7000家時就將遭遇“瓶頸”,對于過度追求門店規模的廠商而言,后續的擴張已經乏力,所以目前出現的關店現象或許可以理解為廠商的 “自我反省”。

馬崗指出,對于中國動向、國美體育一類的渠道商來說,渠道競爭加劇和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比品牌商更為明顯。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由于門店銷售壓力過大,一些廠商已經開始通過回購庫存的方式來為其“減壓”。馬崗則認為,這也是終端銷售壓力加劇的一種體現。

如果以門店數量達到6000~7000家為一個“門檻”,那么,對于本土的運動品牌來說,“瓶頸期”已經宣告來臨。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包括李寧、安踏、匹克、361度在內的各大運動品牌在內地的門店數量均已超過上述水平,但運動品牌對于渠道擴張的熱情似乎還在繼續。

安踏早已宣布了自己的 “萬店計劃”,而其他內地品牌則已經開始向西部等二三線市場 “滲透”。但上述匿名人士指出,渠道下沉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在他看來,只要門店數量一直增長,品牌商終究要面對店租、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帶來的問題,對于已經遭遇國際品牌“夾擊”的本土品牌來說,提升單店的盈利能力才是根本的解決措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