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3 01:42:2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娟娟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張娟娟 發自上海
昨天(1月12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布 《食品工業 “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為“十二五”時期全國食品工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規劃》提出,嚴格按照《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項目核準有關規定,加強對食用油脂加工、玉米深加工等行業外資準入管理。做好外資并購境內重要農產品企業安全審查工作,依法運用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食品產業安全。
加強外資準入管理
2007年11月,發改委與商務部聯合頒布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大豆、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玉米深加工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2011年12月29日,改革委、商務部發布2011年第12號令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 (2011年修訂)》,自2012年1月30日起施行。2007年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年修訂)》同時停止執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1年修訂版《目錄》中,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的食用油脂加工品種除了豆油和菜籽油外,新增了花生油、棉籽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棕櫚油等,幾乎囊括了所有品種。此外,大米、面粉也在新《目錄》中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中國的糧油系統一度全面潰敗,雖然這些年在慢慢收復失地,但依然不是非常樂觀,小包裝食用油仍有6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四大跨國糧商‘ABCD’(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所控制。”博蓋咨詢總經理高劍鋒告訴記者,盡管《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已實施多年,但在限制外商投資糧油產業方面執行得并不是特別嚴格,仍存有灰色地帶,比如不少外資糧商通過在國內的代理人收購糧食。 此外,中國玉米產業也已面臨危險境地,大量廉價的進口玉米沖擊國內市場。
糧食安全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可喜的是,這幾年,以中糧為代表的一批中資企業開始加大對糧食領域的投資力度,而“大糧倉”中儲糧也開始大規模入市,推出小包裝食用油和大米,轉型當糧商,與外資糧商展開正面競爭。
“中儲糧的入市具有一定的標桿意義,令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競爭更加激烈。”高劍鋒表示。
淘汰一批落后產能
《規劃》還提出,乳制品項目繼續從嚴核準,玉米深加工項目繼續實行核準制,大豆壓榨及浸出項目從嚴控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對大米加工、小麥粉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肉及肉制品加工、飲料、水產品、果蔬加工等關系國計民生的敏感行業制定嚴格的行業準入條件。
此外,還將淘汰一批落后產能,重點在糧食加工、肉類屠宰加工、發酵、釀酒、乳制品等產能嚴重過剩領域。
據 《規劃》數據預測,到2015年,食品工業總產值達到12.3萬億元,增長100%,年均增長15%;利稅達到1.88萬億元,增長75%,年均增長12%。食品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提高到1.5: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