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0 01:19:0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魏玉卿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魏玉卿 發自北京
死氣沉沉的A股,似乎在印證著物極則必反的道理。
昨日(12月29日),華寶興業在公司網站上宣布“拒絕打新”,這不能不說給IPO持續抽血后極度低迷的市場帶來了一些驚喜。
作為IPO產業鏈中的既得利益群體,有市場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機構也在表達對無限制擴容導致股市暴跌的不滿;也有人認為,這和“牛奶有毒”,所以不碰的道理一樣;還有基金人士對此評論,這做法“太突然、有些絕對”。
而華寶興業今年的打新業績也平平,獲配11只新股,首日破發4只。該公司也表示,近幾個月打新的次數已經大大降低。無論如何,在各種IPO亂象齊飛下,這似乎開了個好頭。
“拒絕打新”
昨日,華寶興業基金官網上發布了一封致“尊敬的發行人、保薦機構”的“友情提示”,稱從即日開始,在一段時間內將不再參與IPO詢價,也不參加IPO路演。
華寶興業稱,鑒于A股市場狀況、近期新股詢價結果、新股發行節奏密集,發行人所處的行業面較寬,地域分布較廣,公司無法在短期內完成對發行人的充分調研并給予科學、合理的詢價意見。
而昨日,華寶興業相關人士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近期幾個月內,公司參與新股詢價的次數就已開始大大降低。
某位從基金公司已轉投券商的人士說,這是好事,就跟知道“牛奶有毒”,所以就不碰的道理一樣。
北京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則向記者表示,“這個做法感覺比較突然。”
他說到:“最近基金業里是有些‘情緒’的,滬深兩個交易所的總經理都在公開場合批公募抬價。最近市場新股確實發得比較快,也是對新股發行、做法的一種反應吧。”
滬上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說道:“華寶興業的做法比較直接,不止華寶興業,其他一些基金公司也是私下拒絕。比如會打電話私下溝通,基金經理不感興趣就不會去參加。”
年內獲配11只新股首日破發4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顯示,截至12月29日,華寶興業今年參與的打新中,最終獲得網下配售的有11只,有9只是在今年四季度以前獲配,第四季度有兩只新股獲配,分別是金磊股份和百圓褲業。在獲配的這11只新股中,有4只是上市首日破發。
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已有266只新股發行,發行后平均PE為44.51倍,實際募資高達2553.62億元。上市首日便破發的就有77只。從12月來看,已有6只新股上市,本周上市的就有4只,而這6只均在上市當天破發。更令市場失望的是,在極度低迷的市場環境下,新股上馬的節奏卻未放緩。
IPO報價有所收斂
12月初,在深圳召開的第十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國際論壇上,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張育軍、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雙雙炮轟新股高市盈率發行,矛頭均指向公募基金的“瘋狂”詢價,哄抬發行價行為。同期,《每日經濟新聞》也對中國股市的病根在于IPO亂象作了深入報道。
從華寶興業發表“拒絕打新”的公告來看,監管層的“痛批”也已起到了一定效果,從最近機構網下報價情況來看,相比之前動輒溢價超過50%、甚至翻番的瘋狂報價,機構似乎有所收斂,公募基金參與的數量也在減少。
在12月16日發布招股公告,12月29日公布網下配售結果的利君股份網下配售結果顯示,有37家機構參與初步詢價機構報價,其中有12家機構的報價高于或等于發行價25元/股,其中最高報價35.5元/股,溢價為40%。
同天發布網下配售結果的還有蘇交科,42家機構參與報價,最終有7家機構的報價高于或等于發行價13.30元/股,報價最高的為15.80元/股,溢價18%。在前一天博彥科技的初步詢價中,56家參與機構中,有25家的報價高于或等于發行價22元/股,最高報價為24元/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