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9 01:57:01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截至昨日(12月28日),滬指月跌幅為7%,但在這個月里,有823只個股跌幅超過20%,168只個股跌幅超過30%,成為全年個股跌幅最慘的一個月,無數投資者損失慘重,無數基金和機構也欲哭無淚。
跌幅:1798只超10%168只超30%
市場人士認為,當前市場呈現極度悲觀局面,創業板和中小板個股近期正加速趕底,跌幅明顯超過主板,高估值高市盈率的中小盤股正面臨一個價值回歸的過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指數抗跌而個股暴跌這一現象實已持續多日,在滬指低位弱勢震蕩整理的幾個交易日,小盤股都呈現大幅殺跌局面,導致12月成為投資者的“傷心月”。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2月28日,12月實現上漲的個股只有115只,其中漲幅超過1%的個股不足90只。而在跌幅榜上,有1798只個股跌幅超過10%,823只個股跌幅超過20%,月跌幅超過30%的個股更是達到驚人的168只,其中,重慶啤酒(600132,前收盤價28.45元)、大元股份(600146,收盤價9.44元)、*ST昌九(600228,收盤價6.53元)、三峽新材(600293,收盤價6.79元)以及ST傳媒(000504,收盤價4.63元)5只個股月跌幅達50%以上,股價慘遭腰斬。
12月滬指跌7% 僅居全年第三
而在個股暴跌之下,滬指月跌幅7%是全年最慘的一個月嗎?答案是否定的。
今年9月,滬指跌跌不休,月跌幅達到8.11%,是今年單月跌幅最大的一月,但當月個股走勢卻遠沒有12月悲催,9月跌幅超過20%的個股只有267只,跌幅超過30%僅有29只。
再看今年5月,滬指當月跌幅也達到5.77%,為今年月跌幅第三,但是這個月個股跌幅也不大,只有53只個股跌幅超過20%,跌幅超過30%只有3只。
正是個股暴跌導致今年諸多私募基金慘遭清盤。數據顯示,今年清算的私募產品已有152只。其中,結構化產品113只,非結構化產品39只,而被信托公司強制清算的產品則有36只,包括21只結構化與15只非結構化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清盤的私募產品中,有4只私募產品成立時間未滿一年。
市場人士認為,經過12月初快速下跌后,滬指近兩周跌幅為2.48%,而創業板指、中小板指近兩周跌幅卻高達7.99%和7.20%。這說明在前期滬指下跌后,小盤股開始集中釋放風險,在小盤股暴跌后,市場未來有望迎來短暫反彈機會。
滬指又創33月新低 權重股齊護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