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1-12-28 20:32:34
新華網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白瀛)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和《證券時報》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聯合編寫的《中國上市公司非財務信息披露報告(2011)》28日在京發布。報告指出,上市公司整體非財務信息披露水平整體處于起步階段,99%的企業得分不及格。
中國社會科學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鐘宏武說,非財務信息披露是指企業主動披露除財務信息以外的社會、環境信息。近年來,非財務信息披露成為重要的時代潮流和國際規范,也是上市公司應盡的責任∥題組選擇A股市場中規模大、流動性好、代表性強的指數成分股為樣本企業,對其非財務信息披露狀況進行綜合評價∥題組根據責任管理、市場責任、社會責任、環境責任“四位一體”框架,以年度披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日常披露(企業官方網站)和臨時披露(企業對重大社會、環境影響的專項披露)為主線,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和企業官方網站進行評價分析。
研究指出,上市公司整體非財務信息披露水平整體處于起步階段,99%的企業得分不及格,近1/3的企業得分低于20分(滿分100,下同),滬深300指數企業非財務信息披露水平平均為29.8分,沒有企業達到卓越者水平(80分以上),僅有3家企業披露水平達到領先者階段(60-80分)。
非財務信息披露水平排名前十的企業依次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股份有限公司、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發現,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比率,深交所優于上交所;報告質量,上交所優于深交所。204家上交所上市公司,發布報告的有138家,發布率為67.6%。96家深交所上市公司,發布報告的有81家,發布率為84.4%,比上交所高出17%。上交所上市公司發布的報告,平均得分為32.7;深交所上市公司發布的報告,平均得分為29,比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低3.7分。
研究發現,上市公司對社會責任報告和官方網站的非財務信息披露失衡,普遍存在“只報喜不報憂”問題。社會責任報告的平衡性最差,官網的非財務信息披露中,內容平衡性最差。
研究發現,以2010年截面數據對滬深300指數企業的非財務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因素進行證實研究發現,負面信息報道、規模較大、資產安全性較低、深交所上市的企業傾向于披露更多的非財務信息;企業盈利能力、獨立董事比例、行業特性以及所處區域對企業非財務信息披露影響不顯著。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