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IPO

每經網首頁 > IPO > 正文

券商資管慘遭滑鐵盧

中國證券報 2011-12-26 08:45:51

截至12月25日,今年券商集合理財發行的產品總共109只,除目前正在發行的3只產品外,總發行規模為615億元。WIND統計顯示,與2010年相比,2011年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增加了12只,但規模縮減了26%。一邊是清盤危機襲來,一邊是凈值下滑迅速,間或遇到投資“黑天鵝”與踩“地雷”,導致95%以上的產品虧損或沒有收益,2011年券商資產管理遭遇“滑鐵盧”。

95%以上產品不賺錢

毫無懸念,在今年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業績排名上,股票型產品完敗,僅有部分債券型、貨幣市場型產品取得了正收益。目前來看,在全部270只被統計的產品中,今年盈利最大的總回報為5.88%,虧損最大的為負36.37%。

截至12月25日,有12只產品今年以來的收益為正,排名第一的仍舊是國泰君安君享穩健,單位凈值為1.0591元,總回報為5.88%。緊隨其后是中銀國際中國紅貨幣寶以及國泰君安的君得利2號、1號貨幣產品,收益都在4%以上。總體來看,貨幣型、債券型、混合型產品占據了業績排名榜的前幾名,僅有股票型招商智遠穩健4號以3.2%的收益出現在榜單第五名。此外,12月8日成立的高華證券盛享1號凈值排在第13位。其他股票型產品基本上要在50名開外才能覓見蹤影。

在今年的成績單上,95%以上的產品沒有收益或虧損,而且不少產品虧損幅度驚人。其中,虧損超過30%的產品有4只,超過20%的產品有56只。收益最差的幾只產品有混合型、股票型,也有FOF、QDII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在不同的投資周期,產品表現不同。按照半年的業績來考核,股票型產品表現突出;但拉長周期來看,債券型產品的優勢遠勝股票型產品,債券型產品不僅在今年的年度排名中獲得優勝,最近兩年的投資回報也同樣優秀。只有到3年以上的投資周期,股票型產品、FOF產品開始體現投資人主動選股和選基金的實力。

發行難放大規模之殤

今年以來共有十多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清盤。業績下滑及其導致的資產規模急劇下降,是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清盤的主要原因,當然也有少量產品主動清盤。

除了清盤危機威脅之外,今年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發行的難度越來越大,一位銷售人員表示,從不好發到延期,未來真擔心會有發不出去的情況出現。

民族證券首只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金揚帆1號獲批后,券商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隊伍已擴容至61家,占到106家券商中的大半。今年以來,新獲批進行券商資管業務的券商開始擴延至中小券商范圍。中原證券、方正證券(601901)、紅塔證券、山西證券(002500)和西南證券(600369)相繼開始涉足資管。目前券商資管產品凈值合計1448億元。但前10家券商資管產品的資產凈值規模為701億元,占據了一半市場份額。

從各家券商資產管理的規模來看,中信證券(600030)、國泰君安、東方證券為前三,規模分別達到141.5億元、124億元和91億元。國泰君安產品數量最多,達到20只。但是有18家小券商的資產管理僅僅發行了1只產品。

發行難已成眼下理財市場產品發行的主基調,處于發行期的產品常常要遭遇難發的折磨。如某券商債券型產品發行期曾被迫延期,但該產品的最終募資規模僅為1.7億份。據悉,發行差是因為該款產品的發行幾乎全部由銀行渠道承擔,再加上該行此前發行的兩款債券型產品一直虧損,因此拖累了這款債券型產品的發行。事實上,今年2月份以來,券商資管產品發行規模不斷走低。據WIND統計,發行規模已從2月份每只平均發行15.99億份快速降低到了11月份的3.34億份。在10月份成立的5只券商理財產品中,3只混合型產品的成立規模不足2億份,即創業創金策略尊享1.13億份,中信貴賓6號1.17億份,東方紅量化1號1.59億份。在11月成立的11只產品中,也有中信建投穩健增利和光大陽光集結號混合型三期等成立規模少于2億元。

12月,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基本發不動。原因主要包括:銀行渠道繁忙,根本沒檔期;在銀行年底攬儲的驅動下,資金流向高回報的短期理財產品。不僅新產品發不動,券商資管的老產品也面臨巨大的贖回壓力。甚至一些看似收益還不錯,沒有虧太多的券商資管固定收益類產品也普遍面臨贖回壓力。有些銀行類理財產品開出的預期收益率普遍高于券商資管,導致一些客戶選擇年末贖回券商產品購買短期高息理財產品。

“黑天鵝”加劇業績波動

年底投資界最大的“地雷”是重慶啤酒(600132)10個跌停,不僅令基金很受傷,幾只參與其中的券商資管產品也是苦不堪言。

瘦肉精、尼美舒、高鐵風波、舉報門、疫苗風波等……這些“黑天鵝”事件的背后往往可以看到采取集中持股策略的券商資管業績會從“天堂到地獄”。在宣稱獲取絕對收益的同時,業績的巨大波動也考驗著券商的投資策略和持有人的忠誠度。

例如,浙商證券、東北證券(000686)在券商資管行業中表現相對突出,兩家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分別在業內排名第9和第16位,均超越該公司其他業務以及綜合實力的同業排名。這兩家公司的業績一度非常優秀,但也遭遇了“踩雷”事件。浙商系資產管理產品曾在綠大地和康芝藥業(300086)上的集中持股,導致其凈值損失慘重。在上半年業績排名墊底,浙商證券匯金、金惠系列產品在三季度一舉扭轉了業績落后的局面。據朝陽永續統計,三季度上證指數下跌了15%,而浙商匯金、金惠系列7個產品平均盈利了2.3%。其中,金惠1號、匯金1號囊括了券商混合型和FOF型產品季度收益排名的兩個第一。此外,一些曾以持有創業板和中小盤股票而拔高業績的券商今年也嘗到了苦澀的滋味。對于這些券商來說,明年是轉向還是堅守,是改變策略還是創新產品都是必須向投資者說明的問題。

責編 何劍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