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1-10-14 08:37:48
雖然9月的外貿數據未能延續8月超預期的強勢,但總體來看,前三季度外貿規模已經超過2008年全年水平。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目前的全球經濟環境,外貿作為本月第一個公布的宏觀數據仍然顯得樂觀,這也基本打消市場對于中國經濟明顯下滑的擔憂。
海關總署13日的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248.3億美元,增長18.9%。其中,出口同比增長了17.1%,進口同比增長20.9%,雙雙低于上月增速和市場預期。
分析人士認為,在目前的全球經濟環境下,中國的整體外貿仍然顯得較為樂觀。
海關數據顯示,經過季調后,9月出口環比增長了1.6%,這表明中國的出口尚未受到全球經濟放緩的嚴重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9月中國的大宗商品進口也保持在較為正常的水平上,鐵礦石進口量創下了8個月以來的最高點,原油、大豆以及銅的進口量也保持在較高的水平,這表明9月的進口增速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下滑。
另一方面,前3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6774.4億美元,同比增長24.6%,外貿規模已經超過2008年全年2.56萬億美元的水平。
“較為樂觀的外貿數據有利于打消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說。
展望全年,海關總署副署長魯培軍預計,今年我國外貿總值將超過35000億美元,增長19%左右。其中出口約18600億美元,增長18%左右,進口大約16900億美元,增長21%左右。對比歷史數據可以發現,這樣的增速表現基本“達標”。
外貿數據也折射出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明顯的回落。
統計局綜合司副司長王文波表示,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今年3、4季度經濟增速回落不會很大,“經濟增速不會出現過度回落,整體保持在10%左右沒有問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