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扭轉操作后 美聯儲下一個救市“武器”何在?

2011-09-26 00:21:43

Default-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楊可瞻  實習記者  石磊

    星期五,操盤手小李精疲力盡地坐在椅子上。

    除了面對滿屏幕閃爍的  “綠色”外,他滿腦子都是“扭轉操作”。坦白講,小李和很多人一樣都恨伯南克。如果當初他沒有搞量化寬松,也許全球市場不會那么快就再次崩盤。

    回頭一想,這就是市場。重要的是,美聯儲下一步會做什么?

或為QE3鋪路

    什么是扭轉操作(Operationtwist)?根據美聯儲的聲明,擬在2012年6月前買入面值4000億美元的6~30年期國債,在相同時間內出售等面值的剩余期限在3年或3年以內的國債。

    扭轉操作的含義是否讓你覺得晦澀?這樣說吧:出售短期國債并買入長期國債的效果幾乎和QE一樣,因為都可以壓低長期利率。唯一不同的是,過去美聯儲通過直接購買債券來擴大資產負債表,現在卻因為賣出了等面值短期國債,使資產負債表規模可以維持不變。這樣一來,美國就可以不用承擔制造全球通脹的惡名。但其實,QE和OT只不過是換了標簽而已。

    高盛對此表示,OT2就是QE3。因為扭轉操作中出售短期債券對經濟并無影響,只有購買長期債券才會真正影響市場。而由于轉變為聯儲持倉債券較長的久期,購買規模與QE2沒有本質區別。

    那么,OT2到底有多大意義?不幸的是,它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或許非常有限。

    由于其對壓低長期國債利率效果接近于QE2,那么我們干脆看一下QE2期間(2011年1~6月)美國經濟表現。今年1~2季度,美國GDP增長大幅放緩。從去年第四季度的3.2%放慢至1.8%和1.3%。除此之外,失業率從今年3月最低的8.8%漲至8月的9.1%,消費者信心指數更是從年初60.6降至7月的59.5。由此可見,QE2推出后美國經濟不增反降。

    那么,我們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美聯儲是否還有“武器”,下一次又會祭出什么?

    渣打銀行是這么看的:美聯儲計劃在2012年6月前實施扭轉操作,除了降低企業借貸成本外,實際也是為QE3鋪路。但通脹是伯南克面臨的一大障礙,這也是推出更多刺激政策前需要考慮的。

    南華期貨宏觀總監張一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美聯儲很可能會再出臺新的刺激政策,甚至不排除直接擴大資產負債表,即QE3。但這需要兩大條件:首先,美國經濟指標加速惡化,特別是失業率持續攀升。其次,全球市場持續惡化,風險資產價格大幅下滑。

    然而,高盛態度卻較為謹慎。該行指出,美聯儲還是會持續寬松。除非經濟進一步衰弱,否則不會在短期有任何動作。畢竟將0~0.25%利率保持至2013年中期,已是針對收益率曲線前端的大動作,而本周OT2又是針對收益率曲線后端的行動。

    其實美聯儲已不是第一次參與扭轉操作這樣的行動。早在1960年4月,美國經濟陷入持續衰退,美國政府希望進行寬松刺激政策來提振經濟。1961年2月2日星期四清晨,剛就任美國總統不久的肯尼迪就宣布了OT1的目標和方法,并以經濟信息(economicmessage)的方式上傳給國會。當天晚些時候,美國財政部宣布拍賣69億的18個月期短期國債,而非原來計劃的長期債券。隨后的數據顯示,其罕見的直接購買了長期國債。從當時的數據看,美國長期國債回報率在兩月間有大幅下降,但扭轉操作帶給美國經濟的并不止這些。在隨后的日子里,美國經濟迎來了黃金的8年。

三巨鱷驚呼“二次探底”

    毀滅往往孕育機會。如果說QE3需要更多的衰退來滿足,那么全球經濟也許已經二次探底了。

    首先發出炮轟的是索羅斯。這位前“量子基金”掌門人表示,目前的情況比雷曼時要危險得多。政府必須不惜代價來穩住整個系統,因為其他替代選項都恐怖得難以想象。另外,美國經濟目前已經處于二次探底。

    另外一位以預言“經濟危機”聞名的經濟學家魯比尼,則通過Twitter表示,美國和歐洲正陷入衰退,任何政策都已無濟于事了。現在的問題在于,是七國集團獨自陷入緩慢衰退,還是嚴重衰退將全球拖入另一場危機。

    而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本周稱,如果歐債危機一直懸而未決,美國經濟很可能由于銀行業持有大量歐洲證券而陷入衰退。

    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據IMF報告,2010年1月至今,歐洲銀行業風險敞口為2000億歐元,若考慮銀行間相互傳導效應,這一風險敞口將大幅提升至3000億歐元。

    也許,你會在心里反問,歐美現在GDP只是放緩,并沒有負增長,憑什么說它們二次探底?我想很重要的是全球制造業已經提前衰退了。數據顯示,受工業訂單下降拖累,9月歐元區PMI由50.7降至49.2,為2年來新低;英國8月PMI為51.1,遠低于7月的55.4,創歷史第二大跌幅;9月匯豐中國PMI初值為49.4,低于8月的49.9。

    市場方面,除去可能被對沖基金扭曲的股市和匯市,國際銅價更能反映經濟衰退的現實。截至昨晚(9月23日)18時,倫銅期貨暴跌3.6%至7397美元/噸,本周已累計下跌1316美元。事實是,由于包括汽車、管道、電子等全球很多領域都需要消費銅,一旦銅暴跌,意味著這些需求也在衰退。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截至昨晚18時,歐洲三大股指全線下跌。其中德國股市跌1.2%、法國股市跌1.1%。亞太股市更是慘不忍睹,其中韓國和菲律賓股市均重挫超過5%,泰國及澳大利亞股市則分別跌3%和1.6%。美國方面,道指期貨跌0.1%、納斯達克和標普期貨分別跌0.03%和0.04%。

    “歐美股市短期可能會有反彈動能,但力度不會很大。”張一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關鍵是歐債問題能否有一個比較明確解決方案。否則市場擔憂仍會制約反彈。另外,預計9月29日德國議會將通過EFSF擴大法案,但可能有附加條件。

    瑞銀主管ArtCashin稱,美國股市也許正在測試底部,但仍未見底。市場依舊非常謹慎,未來風險資產仍面臨拋售。

    另外,JimPaulsen資管則指出,美聯儲對經濟前景看法或許過于悲觀了。比如最新的上周失業金申請人數已跌至40萬,而美國商業領先指標也連續4個月走高。同時,30年期抵押率跌至歷史新低、能源價格暴跌、M2貨幣供給自6月已暴升30%。一切都顯示,經濟和市場均處于自我治療的過程。預計標普500指數在未來數月將徘徊在1100~1200點。建議買入石油、消費、醫療和公用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