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央行官員:國務院已批準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

2011-08-19 01:32:02

 每經記者  李靜瑕  發自北京

    今年以來,有部分地區曝出有中小企業因為資金鏈斷裂等原因出現倒閉的現象,再次掀起了市場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關注。

    昨日(8月18日)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央行市場司副司長吳顯亭、銀監會完善小企業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張小松,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稱,今年上半年中小企業并沒有出現大范圍趨勢性的破產倒閉,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總體實現了小企業信貸“兩個不低于”的目標。

    據吳顯亭介紹,截至2011年6月末,全部金融機構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0.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59萬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為9.7萬億元,比年初增加8659億元,同比增長25.9%,比全部貸款增速高9個百分點。

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獲批

在談及央行近年來在加強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時,吳顯亭透露,日前國務院已經批準信貸資產證券化繼續擴大試點,同時,央行與相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進一步加大中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實施方案。

    其實,早在2008年11月12日~13日,浙商銀行就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6.96億元中小企業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浙元1期”),成為國內首家開展中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的金融機構。據記者了解,該產品分為優先A、優先B和次級檔,金額分別為5.50億元、0.66億元和0.80億元。

    對于此次試點,吳顯亭也表示,“雖然數量不大,但趟開了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提高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積極性的新路子,為進一步擴大中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提供了實踐經驗。”

    “通過對一批中小企業貸款組成一個資產池,再將整個資產池分開銷售,來吸引投資者,”浙商銀行信貸部門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種方式可以擴大銀行資金來源釋放資本金,并分散風險,對于其他機構而言也可以進入到中小企業融資里面。”

    盡管該人士表示,做中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在挑選資產、評級以及銷售等環節都比較復雜,但是他仍然表示,央行如果進一步推廣該模式,將會推動銀行更加愿意為中小企業服務。

    對于中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風險問題,一位銀行業內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首先銀行在挑選信貸投放的中小企業時,就會對其進行風險評估,同時投資者對于資產池的風險也有衡量,銀行始終都會兜著風險,因此會比較謹慎。

    “央行研究擴大中小企業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擴大,正是進一步表明,目前貨幣政策有定向寬松的轉向。”該專家表示。

    吳顯亭在專訪中也表示,央行將繼續把改進和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作為一個大的戰略來推動。首先是執行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努力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一個好的金融環境。

    今年5月份,銀監會也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在近日下發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中也將符合規定的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權重降低到75%。

打通多元化渠道

    針對市場對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單一的擔憂,吳顯亭表示,中小企業可以通過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等直接融資。同時,也可以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短期融資券等方式融資。

    吳顯亭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各類非金融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累計發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4.7萬億元,占非金融企業直接債務融資總額的近70%,其中有160家中小企業通過銀行間市場募集資金103.67億元。

    據了解,今年交易商協會還推出了“區域集優”模式,通過加強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以及人民銀行的合作,支持中小企業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融資。

    在今年銀根緊縮的背景之下,民間借貸也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根據記者了解,在一些地區,中小企業比較依賴于民間借貸方式。

    “民間借貸有風險,高息借貸要謹慎。”吳顯亭表示,今年上半年,民間借貸比較活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但是其風險也不可忽略。因此他提出對于民間借貸,要疏堵并舉,加強合理引導,及時預警和有效防范  “亂集資”和“高利貸”的潛在風險。

    張小松則表示,中小企業融資也需要分發展階段,找到適合的融資渠道。他稱,比如企業發展初期,銀行可提供的是以流動資金貸款為主的金融服務;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可能會有天使基金、風險資本、產業基金介入,銀行也可以提供固定資產融資;上市后,銀行可提供綜合的金融服務方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