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IPO

每經網首頁 > IPO > 正文

上半年13家上市券商營收縮水逾一成

中國證券報 2011-07-12 08:49:11

  編者按:2011年已過半,券商業績是否仍不容樂觀?經紀業務規范競爭,“荷包吃緊”局面能否改變?IPO融資不斷,投行業務誰執牛耳?政策拐點來臨,創新業務是否能有起色……本報今起推出系列報道,從業績預期及經紀、投行、資管和創新業務等方面對券商券商生存狀態逐一進行摸底。

  15家上市券商中,目前已有13家公布6月財務數據,上市券商中報業績逐漸浮出水面。Wind統計數據顯示,13家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37.91億元,同比下降12.49%;實現凈利潤106.2億元,同比下滑6.47%。業內人士認為,上半年滬深兩市成交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并未出現下滑,券商行業利潤下滑主要源自傭金率的持續下滑,目前傭金率下滑雖已放緩,但是否見底尚難判斷。

  盈利多下滑 增長靠投行

  截至7月11日,共有13家上市券商公布了6月份主要財務數據或業績快報。記者根據前6個月每月財務數據計算發現,在上半年“跌跌不休”的弱市行情中,大部分上市券商的盈利出現了明顯下滑。在已公布數據的13家券商中,有6家券商業績同比下滑,有2家券商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僅有5家券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其中,業績增長最明顯的是太平洋(601099)證券和西南證券(600369)。太平洋證券去年上半年凈利潤不足6000萬元,今年前6月凈利潤達到1.35億元,同比大增139.45%;西南證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32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增106.01%。光大證券(601788)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3.69億元,同比增長近六成。海通證券(600837)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2.69億元,同比增長17.84%。國元證券(000728)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4億元,同比微增4.24%。招商證券(600999)、興業證券(601377)業績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招商證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3.73億元,興業證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04億元。

  中信證券(600030)、廣發證券(000776)、國金證券(600109)、山西證券(002500)、宏源證券(000562)和東北證券(000686)等6家券商的盈利出現明顯下滑:中信證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9.59億元,同比降35.9%;廣發證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3.06億元,同比降23.81%;國金證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09億元,同比下降29.39%;山西證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44億元,同比下降28.34%;宏源證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6.07億元,同比下降16.88%;東北證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0.71億元,同比下降35.44%。

  在13家券商中,大型券商與中小型券商之間的差距明顯加大,海通證券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最高,分別達到44.02億元和22.69億元,同比上升4.3%和17.84%,而盈利最低的東北證券上半年凈利潤不足1億元,僅7100萬元。

  從單個券商來看,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的業績下降主要源于去年底出售重要子公司后營業收入隨之減少,而其他幾家券商的業績下滑應該源于弱市行情下經紀業務收入的減少。反觀盈利增加的券商,都是上半年投行業務表現搶眼的券商。光大、海通和國元的盈利增長都來自于投行承銷業務的上升。國元證券表示,公司上半年證券承銷收入和固定投資收益及國元證券(香港)有限公司實現收入增長,導致公司收入有所增長。

  利潤構成分化 “錢途”各不相同

  行情低迷并非券商業績下滑的直接原因。今年上半年日均交易量為2062億元,去年上半年日均交易量為1894億元,今年上半年日均交易量同比升9%。但從已經公布2011年上半年業績快報的上市券商情況來看,5家公司業績出現增長,更多的則是同比下跌。和成交量相比,券商股業績并沒有同比增加或持平,而是受到了行業競爭對利潤的擠壓,利潤總額同比下滑不少。

  一般而言,市場成交量依然是影響券商業績的關鍵因素:經紀業務依賴于成交量,自營業務需要在良好的市場熱度下能獲得絕對收益;與此同時,投行及資管業務持續景氣與增長也需要二級市場成交量的支撐。但上半年的情況表明,券商行業對傭金定價能力較弱,多數券商在市場低迷的時候更是無力招架投資者的降傭要求;此外,也可看出創新業務后繼乏力,券商新增附加值業務尚屬點綴。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去年同期業績基礎較高,而今年上半年成交量雖不低,但傭金費率同比下降至少在20%左右,導致證券公司傭金收入下降,是券商利潤同比減少的主要原因。券商營業部網點的擴容則是最近兩年傭金率下滑推手。業內人士認為,在經紀業務服務體系尚未建設完成之前,傭金價格戰難以止息。

  值得關注的是,中小券商和大券商在利潤構成上差距越來越大。例如中小券商容易靠業績彈性勝出,太平洋證券、西南證券上半年增幅明顯,該類券商由于基數較低,容易突圍,尤其是在自營業務上,隨著市場轉暖,受益明顯,但同時該類公司也存在業績波動大的問題。

  相比之下,大券商的業績亮點還在投行業務。據統計,上半年投行收入前三甲應當是平安、國信、招商。上市券商中,光大、海通表現較好。例如光大證券一季度承銷業務收入為1.79億元,是2010年同期的4.9倍。該公司承銷業務發展迅猛,2011年一季度承銷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3.35%,較2010年一季度提升近10%。分析人士表示,投行業務兩極分化明顯,優質券商在投行業務上能夠獲取較高的承銷費率,但還有近20家小券商上半年甚至沒有承銷收入。

  此外,新業務給券商帶來的收益有限,只有小部分優質券商獲得了傳統業務之外的“創新收入”,且利潤貢獻占比不高。因此在一些投資經理眼里,券商股的上漲并不能依靠新三板等短期不能貢獻業績的“新業務”預期而推動。一位券商創新業務部門負責人表示,創新業務說的好聽,但實際上生意清淡,以至于前幾年大張旗鼓招的人耐不住寂寞紛紛流失。

責編 何劍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