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銀行中報季臨近 凈利潤料增30%以上

2011-07-12 01:00:56

 每經記者  徐子莫  發自上海

編者按

    中報業績預計實現30%以上的增幅!在銀行業中報蓄勢待發之際,業界對其高成長性形成不二共識。然而,再亮麗的業績也只是過去,整個銀行業要面對的是這樣的未來:平臺貸風險初露崢嶸、資本充足率新規加緊約束、表外業務隱憂如堰塞湖淤積.  風險壓力下唯有等待,等待市場在波動中作出最后的選擇。

    上周五  (7月9日)光大銀行(601818.SH)發布的中報業績快報沒有出乎市場預期,33%的利潤增長提振了此前市場對銀行股低落的情緒。

    相對于還未發布中報業績快報的上市銀行來說,各大券商近日也紛紛都給出“維持30%以上”的增長共識。

    東方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金麟認為:“銀行中報將繼續保持穩定較快增長。預計2季度銀行凈息差略有反彈。”

理財業務的貢獻

    “穩定的利差以及貸款規模的擴張,都將是銀行未來業績的增長空間。”國開證券分析師杜征征表示。

    東方證券研究報告預測,上市銀行中報將繼續實現算術平均35%的增長。并預測,凈利潤增速在50%的銀行有民生銀行  (600016.SH)和深發展  (000001.SZ);而農業銀行(601288.SH)、招商銀行(600036.SH)、浦發銀行(600000.SH)和華夏銀行(600015.SH)則預計利潤增長在40%左右;建設銀行(601939.SH)、中信銀行(601998.SH)、興業銀行  (601166.SH)和南京銀行(601009.SH)的利潤增長則預計為30%~40%之間。

    中金研究部分析師毛軍華和羅景認為  “加息周期末期將會出現存款定期化”。

    上述分析師認為,未來存款定期化仍將繼續,導致凈息差承壓。但未來凈息差的走勢仍將出現分化,部分負債能力較強的銀行和貸款結構下沉較快的銀行未來凈息差走勢有望好于行業平均。

    而事實上,在監管層的重壓下,各家銀行也的理財業務并不遜色,“大行靠規模,小行靠特色”,在手續費擴張持續快速增長,帶來的中間業務收入不如小覷。同時,受到日均存貸比考核影響,銀行在選擇客戶上也略向審慎,銀行貸款質量也保持穩定。

    來自用益信托工作室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國內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募集規模僅為4000億元。而3年時間,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翻了10幾倍,截至2010年末增至7.05萬億元。今年上半年則發行銀行理財產品9500款,同比增長65%,預計發行規模將達到8.25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規模。

平臺貸的短期壓力

    10萬億的地方債務已成事實,但是上周的加息,顯然是雪上加霜。

    7月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妥善處理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后續融資問題,同時要研究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

    而在一些宏觀分析師來看,中央已經介入這一博弈過程,這意味著相關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的可能性顯著加大。

    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部署2010年度中央預算執行等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工作時,把“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列為各項整改工作的首要任務。顯示了中央決策層的信心。

    但不得不面對的是,今明兩年需要償還的地方債務就達到4.46萬億,短期償債壓力凸顯。

    根據審計署報告的披  露  ,2011年  和2012年需償還的地方政府債務合計占2010年末余額的42%,相當于約4.46萬億到期本金,償還高峰已經到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