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快速返還無異殺雞取卵保監會規范:兩全險3年內不得給付

2011-06-28 01:41:00

 每經記者  李聽  發自上海

    “以前是3年一返還,現在公司推出一款產品,每兩年即可以返還客戶一筆生存現金,這樣客戶更容易接受。”一位中資保險公司支公司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在CPI高企、短期銀行理財產品擠壓保險銷售渠道的同時,保險產品的短期化趨勢有所加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從相關保險公司獲悉,針對保險產品短期化發展的情況,中國保監會日前下發  《關于〈人身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辦法〉若干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兩全保險的生存保險金首次給付不得早于保單生效后3年、保險期間不得少于5年。通知同時要求,對于不符合《人身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辦法》以及通知規定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保險公司應在2012年前修改并重新上報保監會備案。

60余款產品3年內返還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各壽險公司官方網站列出的產品中,3年以內開始返還的保險產品高達六七十款。快速返還保險產品涉及了大部分壽險公司。假若保險監管機構按《通知》精神嚴格監管,對行業和各相關保險公司的影響不可小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在相關壽險公司所有產品中,首次生存保險金給付最快的在猶豫期滿后即給付生存金。如泰康人壽幸福人生A款終身年金保險(分紅型),自猶豫期結束的次日開始至60周歲前,每年給付生存保險金金額為約定年金領取額的20%;如華夏人壽童鑫鎖兩全保險  (分紅型),自保險合同生效起滿90日且保險合同已過猶豫期,按保險合同載明保險金額的3%給付首次生存保險金。

    一位中資保險公司分公司副總經理表示,該保險分公司目前生存保險金首次給付早于3年的快速返還型產品約占所有兩全保險10%左右;而同業公司的比例要高很多。盡管短期產品會使保險公司的保費數據看起來更加漂亮,但短期產品產生的利潤很低或者根本沒有利潤產生,公司未來還是集中精力來做好長期返還型產品。

產品短期化趨勢堪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不僅是銀保渠道,即便是以中長期壽險營銷為主的個險渠道,銷售短期化產品也成為保險公司拓展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正在熱銷的保險產品短期化,其實是對消費者需求的一種曲意迎合,不利于壽險公司持續、穩健經營,也不利于客戶通過購買保險產品來平滑財務周期,滿足人生各階段的財務需求。

    一位民營企業總經理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保險期間長達20年、30年或更長,我是不會接受的。我能夠接受的保險期間最長是5年。社會發展這么快,如果我買一款20年期的保險產品,20年后保險公司在不在還是個疑問。”

    大多數客戶對保險的“偏見”也誘使保險公司推出更多快速返還、繳費期短的產品。

    “快速返還意味著客戶能夠快速拿回自己的本錢,迎合了投資者希望快速見到收益的心里。不過,這類產品很難抵御通脹,抵御通脹要靠保險產品的分紅和長期投資才能實現。”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快速返還保險越來越短的趨勢,說得嚴重些就是殺雞取卵,“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快速返還的生存金實際來自客戶繳納的保費。”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快速返還保險)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奪取市場份額的利器,但同時對客戶和保險公司來講,卻存在著一定的隱患。過早返還生存金,不利于客戶對人生財務目標進行合理規劃,而對保險公司來講,就得縮短其投資周期,也就是保險公司得準備更多的短期存款以支付客戶生存金,不利于提高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率。

    保險產品短期化趨勢,與中國保監會主導的  “回歸保障”背道而馳。對此,中國保監會在通知中,明確要求  “保險公司開發的兩全保險應符合以下條件:生存保險金首次給付不得早于保單生效后3年;保險期間不得少于5年;投連險兩全保險和萬能險兩全保險被保險人為成年人,在保單簽發時的死亡保險金額不得低于已交保費或保單賬戶價值的10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