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1-05-27 08:51:11
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有信心,認可當前估值水平,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增持行為向市場傳遞的最直接信號即是如此。然而盤點今年以來所發生的各種增持案例,將其擱在不同公司的發展背景之下,個別股東增持背后則更有深層意圖。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4家上市公司獲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增持,且增持時點頗具規律性,即相關公司大股東在1月和5月的增持行為最為密集,其中,今年1月份共有11家公司獲得增持,而5月份至今獲增持公司已達到9家。結合大盤走勢不難發現,上述兩個月正是市場整體表現最為低迷的階段,大股東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上述時點實施增持,其力挺上市公司股價、提振投資者信心的目的可謂明顯。
以風華高科(000636)為例,公司今年1月25日股價一度跌至2010年7月以來的最低點,見此情景,公司大股東廣晟資產遂通過其子公司深圳廣晟從1月12日至4月29日連續購入風華高科1350.42萬股,理由則是“基于對風華高科未來前景看好的信心”。與此相類似,在博威合金(601137)股價距首發價大幅破發的前提下,其控股股東博威集團同樣是“基于對公司經營前景的信心”于5月5日、6日買入了94.73萬股公司股份。而在大股東的示范效應下,上述兩公司股價隨后“應聲上漲”。
不過,除認為自家公司價值被低估進而增持“抄底”外,一些大股東的增持行為亦有可能是為后期的相關資本運作做準備。中天科技(600522)控股股東中天科技集團最近一月內便已連續多次增持了自家股份,而就在其增持期間,中天科技公開增發事宜恰好獲得了證監會核準批文,根據其融資規模發行底價應為21元。顯然,中天科技集團通過增持,將股價力挺在21元之上,將十分有利于增發的進一步推進。而大唐發電、長航油運(600087)各自大股東的增持舉動也頗有為“再融資護航”的意味。
此外,個別公司大股東直接或間接增持則是為了鞏固控股權的需要,如鄂武商、津勸業(600821)、ST長信等。
分析人士指出,在增持的表象背后,投資者最為看重的還是大股東的增持動機,與“為再融資護航”、“鞏固控股權”等因素相比,大股東出于對上市公司前景看好所進行的單純增持行為顯然更具誠意,也易獲得中小投資者的認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