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3 09:17:34
作為我國國際化最早的企業,海爾已在全球建立了16個工業園、29個制造基地、8個綜合研發中心和19個海外貿易公司,能夠快速整合全球資源進而打造自主品牌。此外,要成為各地名牌,企業必須實現與當地消費者的“零距離”,海爾在美國、歐洲等地建立了集設計、制造、營銷“三位一體”的本土化運營,這種運營體系成為企業快速了解當地需求從而滿足需求、創造需求的必要基礎。
這其中相當一部分業務將要注入青島海爾中。
1月初,青島海爾公布,為進一步促進青島海爾持續健康發展成為全球家電龍頭企業,海爾集團承諾將青島海爾作為旗下家電業務整合平臺,計劃5年內通過資產注入、股權重組等多種方式支持青島海爾做大做強。擬注入的資產包括多家海外控股白電企業、與上市公司業務密切的上游業務(模具、特鋼、新材料等),以及其他相關資產(彩電、家具等)。
2011年海爾的另一個看點就是日日順,它是海爾電器作為通路商的載體,其成敗直接關系到海爾在三四級市場目前領先地位的鞏固。資料顯示,日日順是個開放的渠道,其存在形式靈活,日日順電器、日日順e家、日日順樂家,再加上網絡平臺,空間廣闊。國金證券認為,日日順的商業模式是虛實結合的,在共贏效應下對其他品牌也具有很強吸引力,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則需要進一步提高服務附加值和營運效率。
青島海爾業績預報顯示,受市場需求增長以及產品結構優化所致,2010年度凈利潤同比實現了60%~80%的增幅。
美的電器:5年目標翻番“十二五再造一個美的!”投資者對集團董事局主席何享健于2009年總結計劃大會上提出的這個目標并不陌生,這對于美的電器并不僅僅是個口號。3月10日,美的電器公布了其增發結果,高于最低發行價31.97%的最終核定發行價,顯示出機構對增發的熱捧。募投項目中,壓縮機和空調項目是為了對抗格力電器,冰箱項目則縮小了同海爾的差距。
同一時間,小天鵝又高調在無錫拋出了12款空調新品,正式宣布回歸空調市場。小天鵝空調是由上市公司小天鵝A授權給美的電器的,業績將計入美的電器,這是繼洗衣機之后另一出多品牌運作戰術。
2009年,美的電器曾推出低價滾筒洗衣機,非但沒有和小天鵝“左右手互博”,反而實現了市占率的快速提升。這一次在空調業務上的開拓,也許正是基于成功案例的啟發。根據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柴新的表述,小天鵝品牌的空調將定位于中高端市場,超過7成產品為變頻空調。如此也跟美的電器目前運作的“美的”和“華凌”形成差異化。
安信證券表示,小天鵝空調定位于變頻,契合了行業發展方向。按照市場預期,今年6月空調能效補貼政策到期停止,定頻和變頻價差的縮小將推動變頻的普及。
廣發證券表示,要想“再造美的”,小天鵝更可能被短時間“再造”。該券商認為,目前美的電器營業收入主要構成是家用空調,這部分業務的增長應該是平穩型的,中央空調當前總量太小,冰洗業務的重擔可想而知。
公告顯示,美的電器2010年度實現凈利潤28億~38億元,同比增長50%~100%,小天鵝A實現盈利4億~5億元,同比去年增長了40%~75%,同樣實現了大幅提升。
格力電器:專注造就空調龍頭格力電器在空調上的專注,是令人佩服的,僅僅依靠空調業務就能創出600億元的營業收入,不得不讓人稱贊。
2010年以來,格力電器內銷和出口均實現了較好的增長。根據產業在線數據來看,公司2010年前11個月國內外市場銷量分別達到了1721萬臺和690.5萬臺,分別較2009年同期同比增長27%和98%。按照東北證券的預計,格力電器2010年全年空調銷量有望超過2700萬臺,超過公司全年銷量目標,較2009年同比大幅增長45.94%;其中出口和內銷將分別達到740萬臺左右和1970萬臺左右,同比增長分別高達約88.18%和34.59%。從全年來看,格力電器2010年全年市場份額有望超過36%,繼續保持其國內家用空調龍頭地位,由此,公司將連續16年蟬聯國內家用空調市場第一品牌。
目前中國家庭戶式中央空調的使用率僅占空調行業的5%左右,而在美國,這個數字已經超過70%,在日本也超過50%。作為空調龍頭的格力電器,國泰君安、長江證券等多家券商均對其中央空調業務充滿期待。國泰君安預計,格力電器中央空調今年收入將增長50%而達到60億元,且中央空調的在建產能將在未來兩年內根據銷量增長情況逐步釋放出來,同時,壓縮機和節能領域的技術不斷突破,配件自制比率逐步提高,也縮短了交貨周期,是公司未來最重要的業績增長點。
公司最新推出的超薄U酷變頻空調采用了國際領先的“G10低頻控制技術”和世界首創的第二代無縫蒸發器,不僅環保、節能、靜音、舒適,而且蒸發器的無縫設計使得空調結構更加緊湊,外形更薄,目前該款產品市場反響很好,估計毛利率能達30%以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每經訂報電話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