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1-03-09 08:39:19
編者按:新三板擴容已是如箭在弦。目前新三板的相關制度安排已經基本到位,條件具備時將會擇機推出。雖然新三板擴容的大框架已經形成,但涉及的關鍵問題和細節仍有待進一步明確。而作為最大受益者之一的券商在這場盛宴中,到底能切分多少蛋糕,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新三板擴容,對有承擔代辦轉讓及做市商功能的券商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其投行、投資、經紀和直投業務有望全面受益。
業內人士預計,新三板擴容將為相關券商帶來承銷和直投利潤,做市商制度的引入也將為其帶來近百億的買賣價差收入。
不過,有分析師認為, 新三板尚處于試點階段,總體規模沒有確定,因此短期內對券商業績貢獻并不太大。但從海內外的經驗來判斷,作為多層次市場的重要一環,一旦政策放開,市場規模將呈現爆發性增長,對券商業績的長期貢獻會很可觀。
對券商凈收入貢獻率約6%
若上千家企業掛牌新三板,將為各地工業園區注入資本活力。根據測算,券商除了獲得數億元的做市商交易價差,投行業務、經紀業務在未來幾年之中,將獲得超過80億元的收入。
目前證券公司新三板盈利模式為:通過掛牌和定向增資獲得投行收入;通過撮合交易獲得交易傭金收入;通過企業轉板獲得承銷保薦收入。其中,轉板承銷收入應是最大的收入來源。如申銀萬國保薦久其軟件(002279),就獲得承銷收入約1700萬元。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梁靜認為,按照首批可能選擇10-15家園區試點、10%的掛牌率來測算,未來1-2年內掛牌企業數量將達到500-800家、為現有掛牌企業數量的6-10倍。新三板最終的掛牌企業數量將有可能達到5000家,是現有股票市場的2-3倍。短期內新三板對證券行業的凈收入貢獻在1%左右;但未來3 年內,新三板市值規模和交易額將均達到5000 億元的量級。由此,給證券公司帶來的增量收入可望達到170 億元左右、凈收入貢獻度約在6%左右,將成為證券公司的重要收入來源。
短期業績影響有限
長期貢獻可觀
截至到目前,中國證券業協會批準的具有代辦系統主辦業務資格的券商共44家。
不過由于新三板業務的盈利微乎其微,因此真正積極在做的寥寥無幾。據業內人士介紹,券商新三板業務利潤主要來源于兩塊:一是幫助公司掛牌,這項費用通常只有幾十萬元,扣除人力成本后所剩無幾;二是定向增資,但新三板交投不活躍導致這塊業務收入有限。因此,目前的情況是,即使是國內新三板業務做得最好的幾家券商,這塊的盈利占整個盤子的比重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一不小心還會虧損。
此外,在轉板方面,首先,實現轉板的企業家數有限,再者,在目前的轉板制度下,主辦券商并不必然是轉板的保薦人。之前的三板公司北陸藥業(300016)和世紀瑞爾(300150)轉板時,均更換了轉板保薦人。按照2010年的數據來測算,券商2010年來自于新三板市場的營業凈收入僅約為7250萬元,收入貢獻度為0.04%。因此,短期來看,掛牌與定向增發的投行收入以及交易傭金是主辦券商的常規收入來源。
未來,隨著新三板吸引力增強,掛牌費用將水漲船高,融資額和交易額也將同步放大。如果新三板市場今年實現擴容,并同步進行市場機制改革,增強市場流動性,則市場換手率亦會大幅提升。按照我國臺灣地區柜臺市場改革經驗,在改革后三年內,市場年均換手率達到100%以上。據梁靜測算,假設新三板市場年均換手率在2013年達到100%。按照以上假設,常規業務3年后,可以達到65億元左右的規模,業務占比2%-3%。
引入做市商制度:
未來3年交易額將超2900億
做市商制度是OTC市場核心交易制度,通過做市商為證券提供雙邊報價,維持市場的流動性和市場穩定,適合流動性不足和市場波動性較大的場外市場。同時,券商也在做市商制度中通過買賣價差獲取收益。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新三板市場交投清淡,成交不活躍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三板市場掛牌的都是創新型高科技企業,企業經營不穩定,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而普通投資者很難用通常的公司估值方法對掛牌公司進行準確的估值和定價,因此無法建立對新三板市場投資的信心。所以,只有實行做市商制度,才能為創新型高科技公司準確估值定價,從而從根本上建立投資者的信心,活躍新三板市場。
根據測算,在未來3年之中,新三板做市商交易額將超過2900億元。
參照日本JASDAQ 做市商制度替換速度,假設未來三年內,通過做市商制度完成的交易額分別占年度交易額的20%、40%、60%,并在5 年內完全替換原有的主辦券商制度。
由于在起步階段,假設新三板市場做市商價差收入占交易金額的5%,2011年如果新三板交易額達到173億元,做市商年度交易額占比達到20%,券商可以獲得2億元做市商價差。據測算,到2013年,券商因此獲得做市商價差收入將是2011年的40倍,超過80億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