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3 21:49:48
《每日經濟新聞》掃描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線路,歷數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最出彩的投資熱門品種,為你打開未來五年翻倍機會的“聚寶盆”。
每經記者 趙笛
10月18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隨著后續各大產業多項具體政策的陸續出臺,未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空間不可限量。
在A股市場,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將創造無數投資 “興奮點”和廣闊“錢景”。七大新興產業對應了多達62個重點領域,涉及到數百家上市公司。究竟哪些公司在政策扶持下,能快速壯大,成為行業未來的龍頭和佼佼者?究竟哪些股票具有“牛相”,能夠在未來10年時間內翻上10倍?
《每日經濟新聞》掃描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線路,歷數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最出彩的投資熱門品種,為你打開未來五年翻倍機會的“聚寶盆”。
回顧此次國務院 《決定》出臺的歷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中央首次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到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政策文件正式出臺,歷時僅僅1年。
對此,有市場人士表示,國務院《決定》出臺的過程較短,究其原因,凸顯了在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央欲通過對新興產業的主動培育,尋求中國下一輪經濟增長的空間。
英大證券認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采用強力的貨幣政策和投資政策來刺激經濟,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在避免經濟下滑和實現經濟平穩恢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了中國經濟在危機之年由低迷到復蘇。但中國在危機條件下所采用的強力經濟刺激方案,已將中國既往經濟增長中的高投資模式發揮到了極致。因此,中國經濟要想保持既有的增長,必須實現對生產力的重塑,將經濟增長的主要依賴因素由勞動力和資源投入轉變為技術進步和管理效率提升。
國信證券認為,對中國而言,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是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掌握發展主動權的迫切需要。
根據規劃,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再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即到203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將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根據日信證券的估算,如果中央規劃到2020年,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達到15%左右能順利實現,那就意味著十年內戰略新興產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可達22.5%~31.5%。支撐這一發展速度的主要動力則來自于新興產業中會有一批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50%以上的 “龍頭公司”涌現。
日信證券認為,若保持31.5%的行業“上限位”平均增速,這些“龍頭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有望在十年的時間內增長56倍。而即使保持25%的行業“下限位”平均增速,“龍頭公司”也能用十年的時間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8.3倍的目標。
投資主線
先盯政策再看技術緊抓爆發式增長潛力產業
毫無疑問,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性投資機會和投資前景巨大的背景下,單個產業投資炒作的空間和機會不可小覷。
以環保產業為例,根據相關部委的規劃,到“十二五”末期,我國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2萬億元以上。到2020年,環保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又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涵蓋的子行業云計算為例,來自IDC的研究數據顯示,從2009年年底到2013年年底的4年時間內,云計算能為全球帶來8000億美元的業務收入。單就中國而言,這四年時間內,云計算產生的新業務收入也將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
再來看新能源汽車行業,平安證券的相關研究報告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將以純電動車的生產、運行為主體,以動力電池生產為核心形成龐大的高技術產業群。若新能源電動汽車達到年產500萬輛的規模水平,整個產業的年產值可突破萬億元大關。
對于如何尋找新興產業的投資機會,機構普遍認為應先盯緊政策、再深挖產業和公司的技術背景。
在緊跟政策導向上,七大戰略新興產業涉及62個重點領域,被政府規劃的產業未必都能最終成長起來。由于政策的推出也是循序漸進的,那么炒作脈絡也將是時刻圍繞政策。金元證券分
析師徐傳豹認為,從長線看,高成長股能獲得超額收益。在政策繼續控通脹和調結構的背景下,受益于“十二五”規劃的品種行情有望逐個爆發。
在精選真正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細分行業龍頭公司上,主要是看些這些細分行業龍頭公司的關鍵自主核心技術能否被突破。經濟的轉型和產業的升級關鍵是技術創新,如果不能占領技術制高點,那么只能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
這方面可以從兩條主線進行相應的投資布局:
一條主線是根據產業的發展程度和周期,重點尋找那些在扶持政策出臺之前,自身就有一定積累的產業。這些產業經過前期的技術和實力積累,已經具備了快速發展的條件,市場需求會在明確的政策刺激下出現大幅增長,由此使行業出現爆發式增長,如核電等。
另一條主線可以重點關注那些在扶持政策出臺之前,在規模化上幾乎處于空白的產業。在我國一些新興產業中,國內企業并沒有控制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一些關鍵技術和產品往往為歐美和日韓所有。隨著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實施,在政策的強力推進下,這些產業也將實現從無到有的快速發展,勢必在產業構建過程中實現利潤和收益的快速增長,如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
熱門品種
曝光投資炒作路線 點擊新興產業金股
A股市場上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炒作標的股數量很多,大部分市場人士認為,投資炒作新興產業概念股,需要在充分理解新興產業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將各個產業逐一深挖,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投資理念和操作思路的股票。
◎節能環保:
挖出優秀骨干企業
在國家大力投資和政策扶持的環境下,據權威部門預計,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5.3萬億元,相當于同期GDP的10%左右,年均增長率達到20%;節能環保骨干企業產值年均增長率達到30%,形成若干個年產值過百億元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
因此,對于節能環保產業,把握投資布局可以緊跟相關政策。比如,合同能源管理(EPC)項目投資在2008年達到116.7億元,2009年則達到了195.3億元。預計2010年~2012年,中國EPC市場的年增長速度約為36%~45%,將帶動節能電機、LED照明等節能產品的國內需求。預計到2012年,中國EPC項目的總投資為500億~600億元。一些優秀骨干企業有望通過快速成長突破估值限制,這些企業可以從領域上劃分為:
一、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比較成熟的上市公司,如泰豪科技、達實智能;
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類公司,如桑德環境;在固廢資源循環利用領域的格林美;
三、受益于“十二五”政策的龍源技術,以及業績成長確定的南海發展,加上有廢水治理新技術且股權激勵價格較高的碧水源;
四、具有較大業績彈性,四季度擁有股價催化劑的公司,如川投能源、創元科技、浙江陽光等;
五、業績穩健成長,受宏觀和市場環境影響較小的行業細分龍頭,如銀星能源、泰豪科技等。
◎新一代信息技術:
戰略規劃引出亮點
工信部有關人士指出,國家之所以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是由于新一代信息技術代表了產業現在和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
從國家對未來軟件和計算機行業的戰略規劃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以下的投資機會:
一、高端軟件和高端服務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涉及公司如浪潮信息;
二、物聯網的研發和示范應用。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電網以及數字城市等方案的提出及應用越來越成熟,后期標準化體系的建立以及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突破,將帶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涉及公司如銀江股份、數字證通;
三、云計算的研發和示范應用。形成區域性的服務器群、云計算中心產業群將成為未來主導發展模式,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元以上。主要涉及公司如華勝天成、啟明星辰、衛士通、網宿科技;
四、軟件服務和網絡增值服務等,如欣網視訊;
五、軟件企業的整合趨勢更加明顯,目前來看,系統集成的行業集中度相當低,前十大企業占比不到10%,未來企業間的橫向、縱向并購都將加劇。可關注公司有東華軟件、華勝天成;
六、高端制造業的核心控制軟件。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主要包括四個部分:航空產業、空間衛星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以及智能制造裝備。主要公司包括川大智勝、軟控股份、海蘭信、華力創通、超圖軟件、四維圖新、華力創通。
◎生物:
細分生物醫藥和生物農業
就投資機會而言,市場大多數人認為,生物產業的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生物醫藥和生物農業上。
生物醫藥方面,權威人士預測,按照2015年實現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3萬億元的目標,可以倒推出未來五年我國生物醫藥的年均增長速度將在20%左右。
在國家提出“緊跟世界生物技術飛速發展的步伐,研發防治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艾滋病以及免疫缺陷等疾病的基因工程藥物和抗體藥物,加大傳染病新型疫苗研發力度,爭取有15個以上新的生物技術藥物投放市場”的情況下,興業證券認為,治療性疫苗、單抗藥物、傳統的蛋白質大分子藥物,都會有發展空間。
重點推薦:重慶啤酒、蘭生股份、長春高新、華蘭生物、天壇生物、沃森生物等。
生物農業方面,大致可分為生物種業、生物農藥、生物疫苗(生物獸藥)、生物飼料和生物肥料等幾大領域,其中生物育種是生物農業的龍頭。
生物育種方面可以關注:登海種業、豐樂種業、隆平高科;
生物飼料添加劑生產領域可關注:海大集團、大北農;
水產養殖與繁育行業可關注:東方海洋、壹橋苗業;
動物疫苗與營養領域可關注:中牧股份、天康生物。
◎高端裝備制造:
由大變強創造投資機會
中央此次將高端裝備制造業作為重點推進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邏輯就是將我國的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
從行業細分上看,航空工業是國家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目前,我國自主研制的ARJ21新支線飛機全面進入高強度取證試飛階段,大飛機研制也取得關鍵突破,我國首家大型民用直升機C313首飛成功。
這方面的可選擇股票有:西飛國際、航空動力、成發科技。
衛星產業是航天工業的核心領域,應用范圍覆蓋軍事、交通、通訊、氣象、測繪等多個關系國際民生重要領域。
這方面的股票有:中國衛星、國騰電子、北斗星通。
在高鐵技術方面,全國鐵路“十二五”規劃將給鐵路設備制造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值得關注的股票有:中國南車、中國北車、特銳德、許繼電氣、回天膠業。
海洋工程裝備是深海開采石油的基礎。我國未來會加大海洋油氣田的勘探和開采,這將提升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全球市場份額和推動相關技術升級。
相關股票有:中國船舶、中國重工、中集集團。
以數控機床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業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工作母機”。
相關公司有沈陽機床、華東數控、法因數控等。
◎新能源:
多點開花精選個股
在國家加快培育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能源產業被列在了國家未來10年先導產業的首要位置。
核電方面,裝備的發展能夠促進高端裝備制造“多點開花”。
可關注水電、核電、風電、火電設備領域的龍頭企業,如東方電氣、中核科技等;
水電方面,發展進程將重新啟動,到2020年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3.8億千瓦,十年內將新增水電裝機容量1.8億千瓦,平均每年1800億千瓦,相當于每年興建一座三峽水電站。建議關注從事水輪發電機組生產安裝的浙富股份;
風電方面,調整后的風電將重新回歸高增長。建議關注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的開發、生產商金風科技;
智能電網方面,“十二五”期間的特高壓項目有望相繼開工,從特高壓設備來看,變壓器、電抗器、斷路器、控制保護系統的市場需求將迅速放大。建議關注輸電一次設備制造領域的龍頭企業特變電工、中國西電;
從今年下半年起,光伏產業從上游多晶硅到下游組件普遍進入大規模擴產周期,這將使得對各種中間材料的需求提升,包括制造太陽能電池基板的基礎原料太陽能超白玻璃,以及多晶硅切割過程中的耗材——刃料和切割液等。對應公司可關注金晶科技、南玻A、新大新材和奧克股份。
◎新材料:
三方面提煉上市公司
新材料涵蓋了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納米材料、超導材料等10多個重點領域。
中銀國際分析師陳恬認為,新材料行業可從三個方面挖掘投資機會。
一是看好行業技術壁壘較高、下游空間廣闊的上市公司,如聚氨酯行業的煙臺萬華和紅寶麗;工程塑料行業龍頭金發科技和普利特;具備復蘇預期的有機硅龍頭新安股份和宏達新材;高性能纖維領域的國內領先者煙臺氨綸等;
二是從受益國家政策支持的節能環保、新能源以及重點工程建設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如新能源材料領域的杉杉股份、江蘇國泰和多氟多;國家節能減排戰略涉及的有機磷阻燃劑龍頭雅克科技,陶瓷耐高溫材料先導魯陽股份,能源凈化專家三聚環保和高端除塵領域翹楚三維絲,以及國家高鐵、大飛機重點工程建設相關領域的回天膠業和博云新材等公司;
三是從中長期角度,結合中國化工新材料結構轉型這一背景,可看好自身具有技術壁壘、并且未來下游市場比較繁榮的精細化工中間體類上市公司,如永泰科技、聯化科技和天馬精化等。
◎新能源汽車:
重視關鍵零部件企業
在石油資源日見緊缺、環保要求日漸盛行的背景下,發展“低碳、綠色”為核心價值的新能源汽車已迫在眉睫。
整車制造方面,可看好曙光股份、宇通客車等大客車生產企業。中銀國際認為傳統乘用車生產企業短期內難以受益,并且將承擔研發、產能投入等帶來的風險。而關鍵零部件總成制造企業將在未來不斷涌現和快速發展,競相制定行業標準,預計1~2年后將出現有實力的零部件生產企業。
動力電池方面,正極材料的特性差異使得錳酸鋰電池適用于公交車等大型車輛,而磷酸鐵鋰適合成為中速的小型乘用車動力源。建議關注集團擁有全產業鏈動力總成資產并有注入預期的萬向錢潮,和將與正道合作擴建鋰電池產能的江淮汽車。而鎳氫系電池也有望成為我國主流電池技術路線之一,建議關注科力遠等鎳氫系公司;
電機制造方面,由于我國的礦產、人力資源優勢,建議關注寧波韻升以及將與南車集團合作的曙光股份;
充電站方面則建議關注奧特迅。
編后語:
路漫漫兮其修遠,代表著“中國理想”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確定是中國經濟未來5~20年發展最為重大的事件,必將成為中國社會發展和中國生活變遷的里程碑。
吾將上下而求索,本報展現新興產業經濟的特別報道 《戰略性新興產業航海圖》今天刊完最后一期。但我們仍將一如既往及時、專業地報道新興產業發展中涌現的各種動態信息,一樣的新興產業經濟,不一樣的《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