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10-26 04:33:05
日前,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就《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答記者問時指出,“從調研看,各地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范圍有不同的理解”。比如,一些地方基于當地經濟長遠發展的需要,將石化深加工、綠色食品、林產業、海洋產業、文化創意、現代物流、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等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
“這說明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涵和發展重點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統一認識,明確方向。”上述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
各地執行出現偏差
發改委上述表態,正在引發各界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各地已經陸續出臺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但是,有的規劃把傳統的高新技術產業也納入新型戰略性產業。
寧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導小組今年早些時候部署指出,將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初步鎖定八大產業:新材料、新能源、新裝備、電子信息新產業、海洋高技術、節能環保、生命健康、創意設計。
浙江省發改委的相關文件也指出,該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已初具雛形,目前已經確定的九大產業分別為: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節能環保產業、海洋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物聯網產業、新材料產業以及核電關聯產業等。
廣州市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義更加寬泛,初步選擇了十大領域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具體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海洋生物、軟件和信息服務、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訊、物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半導體照明等。不過,廣州市發改委表示,目前產業規劃還在草擬階段,接下來還要篩選,大概選出3~4項作為重點發展對象。
針對上述做法,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國家層面而言,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個特定范疇,不等同于原來的高新技術產業;但是,有的地方政府在執行中把二者混淆了。”
國家發改委“糾偏”
據記者了解,國家發改委趕在10月21日再次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解讀,為的是幫助各地“糾偏”。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明確指出,高新技術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總體上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范疇,但其中有些技術相對成熟、不具備高成長性的領域,不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比如石化深加工、綠色食品、林產業、海洋產業、文化創意、現代物流、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等。
復旦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而言,戰略性新興產業還只是新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其定位以及產業范疇還有待進一步細化與明確。在初期階段,出現理解偏差是正常的,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與深入,各地將逐漸統一認識。但是,這也引申出另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全國各地是否應該同時搞?有些地區明顯不具備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
“還應該立足產業鏈的高端,避免同質化競爭,”孫立堅說,“在我們的調研中,有的地方政府官員反映,上半年當地多家企業在競爭某一海外企業的光伏電子生產訂單時,互相惡性壓價,最終以低廉的價格獲得的只是產業鏈末端的項目。”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www.jzqfr.cn |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