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GDP報“喜”難掩通脹之“憂”

2010-10-22 03:41:53

在上半年一片探底質疑聲中,前三季度GDP同比增10.6%,超常規的增速讓世界驚訝。

每經記者  湯白露  胡健  周曉芳  宛霞  發自北京

宏觀數據解讀

GDP

每經記者  湯白露  發自北京

        在上半年一片探底質疑聲中,前三季度GDP同比增10.6%,超常規的增速讓世界驚訝。

        昨日(10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9月經濟數據。初步測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68660億元,同比增長10.6%,比上年同期加快2.5個百分點。其中一季度增11.9%,二季度增10.3%,三季度增9.6%。

        復旦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加息預期下,通脹壓力和內需問題將成為第四季度最嚴峻的考驗。

第三季度GDP增速超預期

        之前,無論是高盛、花旗等海外機構,還是社科院等國內機構,紛紛將第三季度GDP增速下調為9%~9.3%。另外,多家機構將前三季度GDP增速下調為10%~10.3%,但是實際發布的數據為10.6%。

        多位經濟研究人士認為,這是經濟結構轉型與內需市場持續擴大的結果。

        “從發布的數據分析,還是消費與出口這兩大指標,對于前三季度GDP增速的貢獻率比較大。”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兩大指標的增幅較大,從而抬高了GDP增速。

        多家機構發布的報告指出,第四季度GDP增速可能繼續下滑。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認為有可能減緩至9%的水平,魯政委則表示,隨著地產調控政策以及加息落地,第四季度可能出現顯著的加速回落,甚至回落到8.5%。

專家:通脹壓力依然很大

        在這次發布的經濟數據中,CPI在9月創下3.6%的峰值,讓通脹壓力的擔憂劇增:對應CPI增速,加息僅上調25個基點,這一措施是否能緩解通脹持續走高的壓力?

        “調控通脹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能逐步實現,不能采取過激措施。”魯政委表示,CPI將在11月回落到3.2%甚至更低水平,因為加息與地產調控將起到明顯效果。調控效應將向其他各方面擴散,最終逐漸緩解通脹壓力。

        但孫立堅認為,這次不對稱加息帶來的管制力度很有限,只是表明政府在試探市場的反應。“第四季度應該是一個觀察期,或者說很難看到明顯的效果。如果效果不明顯,不排除明年第一季度將有更嚴厲的貨幣政策出來。”

擴內需面臨“三大障礙”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表明,龐大的內需市場正在啟動。但市場人士認為,在接下來的第四季度,擴內需仍面臨多重障礙。

        孫立堅認為,后市擴內需將面臨“三大障礙”。

        一是“無錢消費”。這一問題突出反映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和內地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

        二是“有錢不敢消費”。我國提出要加大保障房建設、促進醫療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不過,這些工程的效果如何,目前尚需觀察。

        三是  “有錢想消費卻無法消費”。這一問題更多表現為高收入家庭在國內難以找到合理的消費渠道,于是他們更愿意選擇海外消費,從而造成消費能力外流。

        “在目前情況下,老百姓特別是中高收入家庭應該積極配合政府,加大在國內市場的消費,而不應該捂錢。”孫立堅說。

宏觀數據解讀

CPI

9月CPI創23個月新高  年內“保三”存疑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從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CPI確實如諸多研究機構所判斷的一樣,以同比3.6%的漲幅創下年內新高,同時站上近23個月來最高峰。

食品居住價格漲幅均超CPI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9月份CPI同比微幅上漲至3.6%,環比上漲0.6%,與上月相比,同比漲幅擴大0.1個百分點。9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8%,拉動CPI上漲2.6個百分點。居住類價格上漲4.3%,拉動CPI上漲0.6個百分點。

        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主要是來自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新漲價因素主要來自食品價格上漲和居住價格上漲,這兩個因素貢獻了90%。

        9月份由于自然條件不利影響,部分農產品價格繼續上漲,盛來運介紹,蔬菜價格同比上漲18%,肉禽價格同比上漲13%,糧食價格同比上漲12%,這些食品價格的上漲,帶動了CPI同比上漲。

        此外,9月PPI同比上漲4.3%,環比上漲0.6%,與8月PPI增幅同比持平。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PPI環比增長不奇怪,購進價格有滯后作用,所以對四季度漲幅有些擔心,但不知具體滯后多長時間。

四季度物價上漲因素多

        雖然此前預計CPI將在9、10月達到頂峰,但前三季度CPI達2.9%,已逼近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3%的控制線,年內CPI能否“保三”仍有懸念。

        不過盛來運表示,后3個月既有影響價格上行的因素,也有影響價格下行的壓力,完成全年宏觀調控預期目標仍有希望。

        上行因素主要是國際大宗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對國內生產會產生一定的輸入型通脹壓力。下行因素主要有:秋糧豐收為糧價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絕大多數工業品供過于求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翹尾因素逐漸走低。

宏觀數據解讀

工業增加值

重工業增速放緩  節能減排是主因

每經記者  周曉芳  發自北京

        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3%,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6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19.6%,二季度增長15.9%,三季度增長13.5%。

        重工業增長速度回落的幅度相對較大,一季度為22.1%,二季度為17.1%,三季度為13.6%。在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重工業為13.4%。

        盛來運表示,重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回落得這么快,一是因為去年的基數不斷抬高,二是因為今年加大了節能減排力度。他預計,由于基數影響,再加上以后一個時期將繼續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未來幾個月重工業的同比增速可能繼續回落。

        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前段時間節能減排風暴襲卷全國。然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指出,通過行政命令限產可能引發反彈。

        中鋼協旬報數據顯示,9月下旬,會員企業共產粗鋼1417萬噸,全國估算值為1678萬噸,日均產量分別為141.7萬噸和167.8萬噸,環比中旬分別增加8.6%和8.5%。分析人士認為,9月下旬產量回升,主要原因是部分省市節能減排力度放松并陸續復產。

宏觀數據解讀

投資

房地產投資性需求得到明顯遏制

每經記者  宛霞  發自北京

        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192228億元,同比增長24.0%,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24.5%,增速較前8個月有所回落。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7.7%,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2.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6.7%。

        盛來運稱,二季度開始國家加大了結構調整力度,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新開工項目的增加。盡管項目數量遞減,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仍持續上升,同比增幅達24.5%,與投資增幅基本相當。

        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為33511億元,增長36.4%。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數據稱,9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上漲0.5%。盛來運說,盡管9月份房價出現了環比上漲,但同比漲幅還是比8月回落了0.2個百分點,房價特別是部分一線城市的房價一季度大幅上漲的勢頭得到明顯遏制。他認為,房地產投資性需求已得到明顯遏制,一些城市的銷售量下降,主要就是投資性需求的下降。

        業內普遍預計,隨著民間投資逐步恢復,預計投資增速下階段進一步回落的空間將有限。

宏觀數據解讀

消費

消費成經濟增長“定海神針”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前三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1029億元,同比增長18.3%。相比于投資、出口的變化曲線,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最為平穩,自4月以來一直保持在18%~19%。

        盛來運說,前三季度中國消費品市場平穩較快增長,熱點商品持續旺銷。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5987億元,增長18.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5041億元,增長15.8%。

        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2632億元,增長17.6%;商品零售98397億元,增長18.4%。熱點消費方面,汽車類增長34.9%,家具類增長38.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8.1%。

        今年經濟形勢時起時伏,為何消費能保持穩定增長?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人的消費以基本消費為主,比較穩定。“而且,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加快后對消費結構也有升級要求,比如汽車消費增長就很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