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史上最零碎長假”余波:“節后綜合癥”考驗企業管理

2010-10-15 04:43:59

每經記者  羅倫  發自上海

        對于大多數職場人士而言,中秋加國慶約10天的長假尤為珍貴。不過,長假過后,企業界的管理層卻得面臨這樣的難題:如何讓員工快速恢復工作狀態?如何幫助企業員工克服傳說中的“節后綜合癥”?

        2010年,當這個被稱作“史上最零碎長假”結束后,《每日經濟新聞》對滬上廣告、快消、互聯網、銀行、軟件、制造、審計等多個行業的共計70余家企業的在職人員進行了一次關于“長假安排與節后工作狀態”的問卷調查。

        令人意外的是,本次調查中,有近七成的受訪者在被問及  “如何看待節后綜合癥”時,不約而同地表示:“節后綜合癥確實存在,但人們將它夸大了”。

員工的節后綜合癥

        “節后綜合癥”向來是眾多HR(人力資源)經理感到頭痛的問題。在記者采訪過的幾乎所有HR經理眼中,員工在長假后都會或多或少地不在工作狀態。

        “每年長假過后,都會有人遲到、早退。他們要么請病假,要么睡過頭了,找些理由來搪塞。”某知名快消公司人力資源部陳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了預防“節后綜合癥”,公司早在節前對全體員工發出通告:但凡節后出現遲到、早退,或無故曠工的員工,公司都將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程度的扣罰。

        但是,即便如此,陳經理對于節后職員的工作狀態還是憂心忡忡。“假期過后,大家都喜歡在工作時間談論假期去了哪里,干了些什么,或者就是‘集體精神放空’,完全不在公司可掌控范圍內。”

        對于陳經理的上述觀點,不少企業員工持有不同意見。

        “什么叫‘節后綜合癥’?難道在工作之余聊一聊假期所見所聞就算耽誤工作了嗎?這樣的話,即便沒有長假,我們也都患有某種‘綜合癥’了。”強生某員工告訴記者。

        上述員工的話得到了大多數上班族的支持。

        在被問及“中秋、國慶長假過后回崗上班,您是否出現不適應表現”時,選擇“沒有不適應”的受訪者最多,占到了總人數的41.79%。

        而在回答  “您所在的部門或企業,有否出現員工疲憊、遲到、早退、甚至曠工等長假后遺癥情況”的問題時,56.72%的受訪者表示:“有,但很少數。”

高層的節后管理難題

        “在一個長假過后,我們總會遇上很多棘手的事,許多原本打算離職的員工通常都會選擇在長假后跳槽,還有一些員工連休產假、婚假,公司需要找人頂上。”說起每年長假過后公司遭遇的難題,微軟中國某部門主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據上述主管稱,由于公司的核心業務與物聯網掛鉤,個別部門和職位的人員流動性本來就不低,如果遇上大長假,許多職員都會選擇在期間離職,也能為之后的工作做出緩沖。

        另一個普遍困擾企業管理的難題是各種理由造成的員工節后缺席。

        “我們這間辦公室包括我總共才6個同事。中秋假期結束的第一天,2個人請了年假,1個人請了病假,還有1個人請的是婚假,整個辦公室空了一大半。”Gary是某知名外資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回憶起十多天前的場景,他感慨萬分。

        “當時還有7天長假在等我們,大家的心早就飛走了。那段時期,全公司上下最忙的是我們的HR,一邊整理、調整各類緣由的請假申請,一邊周旋在老板和同事之間,唯獨她不能請假。”Gary告訴記者。

        不過,多數受訪者的看法與管理層有些差異。在本次調查中,僅有16.42%的受訪者認為“長假過后,企業肯定會遇到管理上的困難”。

        部分受訪員工認為,人員調動是很正常的,即使沒有長假,這個問題依然存在,它并不能成為嚴格意義上的管理困難。

        雖然在節后企業管理是否會遇上難題的問題上,企業各部門的觀點不盡相同,但在采訪中,有一個觀點卻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同:節后企業管理更需要員工的自覺。

        調查中,56.72%的受訪者在面對  “您認為企業是否應該針對節后綜合癥對管理方式做出調整”的問題時,選擇了“不應該,靠員工自我調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