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09-29 07:46:56
滬上多家保險公司正在上演“人才爭奪戰”。
“最近一家同行公司希望我能跳槽過去。條件豐厚得令人心動。”昨日(9月28日),在上海商業區的一家咖啡廳,上海某中型保險公司個險渠道業務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我目前所在保險公司底薪接近1萬,加上團隊業務提成,每月到手差不多一萬多。但我跳槽后,作為業務經理,我可以自行組建30人團隊,通過相應考核的話,每個月可以拿到18000元津貼,再加上團隊業務產出,估計每月收入至少翻番。”
“每月比原公司多1萬”
據上述業務經理介紹,如若跳槽,其將是新公司個險渠道代理人團隊負責人。
“新公司設定的考核指標,相對來說并不嚴格,完成起來比較容易。”上述業務經理告訴記者。
“一般來說,業務經理的收入主要分三塊,一是津貼、二是個人保費傭金、三是團隊保費傭金。”上述業務經理表示,“因為津貼較高,所以同樣的業務產出,在新公司我的收入每月要比原公司多1萬多元。”
該人士稱,“就行業平均水平來說,一般個險渠道,作為團隊負責人,可以拿到團隊保費收入的6%~8%做為我的傭金收入,以此計算,待遇確實可算豐厚。”
不過,新公司在表達誠意的同時也對此設定了一些限制條件,比如,記者發現,在該補充協議中,“乙方(聘用人員)提前終止《保險代理合同書》,或者乙方因考核、違法、違規、違紀等被甲方提前終止《保險代理合同書》,乙方應向甲方退還甲方約定向乙方支付的全部獎金”。
銀保之后的新戰略
上述業務經理表示,新公司重金挖掘人才,主要是為了快速組建龐大的代理人隊伍,“新公司很直接地表示,組建代理人隊伍,目的就是二次開發銀保合同到期的客戶資源。”
此前,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曾指出,今年上半年銀保業務保費收入占人身險業務比重超過50%。然而,一家大型保險機構的業務經理表示,從利潤角度而言,銀保銷售產品以躉交產品或者5年期以下的期繳產品為主,受繳費期限和銀行手續費的影響,銀保業務的利潤空間遠低于個人代理業務產生的利潤。
該業務經理稱,作為應對之策,銀保客戶到期之后,客戶資源將被移交到個人營銷渠道,讓代理人對原銀保客戶進行二次開發,進而提升壽險公司的利潤空間。
“銀保渠道占據了非常寶貴而數量龐大的銀保客戶群體。如果能把銀保客戶轉變為個人代理客戶,不僅轉化率高,利潤也將大為增長。”
“銀保客戶保險合同到期之后,個人代理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一位保險公司業務經理表示,“然而要想“吃下”如此龐大的蛋糕,以目前的代理人規模而言顯然力不從心。因此各家公司不惜血本,開始重金打造代理人團隊。”
重金搶奪人才
一位保險銀保渠道業務經理向記者表示,他所在的保險公司,有部分中高層秘密召集人馬,準備集體跳槽,為此,該公司上海的高層還曾緊急約見相關中層管理者面談。
一位曾經面臨被挖的保險公司中層管理干部對記者表示,他跳槽的事情被公司知道后,總公司已經多次派人跟他談話,“幫助”他從職業生涯上重新進行規劃。
該人士透露,目前也有部分保險公司高層向業務管理干部 “吹風”,表示公司高層正在籌劃較大水平地提高業務管理干部及業務骨干的收入水平。
而對于跳槽現象,新華人壽一位業務經理表示,保險同業之間相互流動是正常情況,一些保險公司推出一些新的舉措,可以促進行業的發展,對競爭對手制訂新的策略也是一種推動的力量。
金盛保險一位業務管理人士認為,高薪挖角有“拔苗助長”之嫌,高額補貼可能會誘導保險公司從業人員虛假保單的產生,在一段時期的“繁榮”之后,可能會形成一波退保潮,對行業和公司造成很大的傷害。
|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www.jzqfr.cn |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