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投資三鹿失利 恒天然在華設廠要求“完全控制權”

2010-09-15 02:39:49

每經記者  陶斯然  發自上海

        國際奶業巨頭恒天然正在重新規劃中國市場。

        “我們在河北唐山已擁有一家牧場,現在正就另外兩家牧場的投資與建設進行相關調研考察工作。”9月14日,恒天然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在堪稱“中國乳業地震”的三聚氰胺事件兩周年之際,恒天然的回歸頗有代表意義。東方艾格乳業分析師陳連芳認為,“毫無疑問,在國內乳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恒天然都將繼續擔任中國市場上舉足輕重的角色。”

        恒天然方面也表示,在經歷三鹿事件的慘痛教訓之后,公司目前依然尋求在中國開設加工廠的可能性,但風格已經發生了轉變。“我們需要擁有完全的管理控制權。”

兩年中兩遇公關危機

        如果沒有遇上奶粉激素門事件,恒天然在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后一直都處在風平浪靜之中。然而當媒體于2010年8月爆出武漢有3例嬰兒疑似因服用奶粉導致性早熟之后,有調查發現奶粉所使用的原奶均從恒天然進口,并聯系到恒天然與三鹿奶粉的關系進行了報道,由此,恒天然這一隱形的巨頭再一次走到了聚光燈下。

        “就像我們之前就此事件發表的聲明所陳述的那樣,我們對自己產品的安全性和品質擁有100%的信心。新西蘭對激素的使用有嚴格的立法控制,激素被嚴禁使用在泌乳牛身上。”在奶粉激素門事發之后,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恒天然方面依舊如此表示。

        恒天然的公關危機最后由衛生部進行了“化解”,隨著衛生部宣布圣元奶粉與嬰兒性早熟事件無關,圍繞著恒天然的猜測也在一時之間化為烏有。然后這對恒天然的品牌是否造成影響卻尚未可知。

        “兩年之內發生了兩起較重大的奶粉門事件,恒天然均被牽扯了進來,無論是哪家公司都不愿意遭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名業內人士如此表示。不過,多數分析人士認為,隨著衛生部的辟謠,公眾對此的質疑消失之后,恒天然依然是國內眾多奶粉企業的唯一選擇。

“被以退為進”

        談到恒天然對中國市場的謀劃,就不能回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發生前公司對三鹿的投資。

        “三聚氰胺事件對整個中國食品行業都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對恒天然來說更是如此。”9月14日,恒天然方面如此回復《每日經濟新聞》。

        據恒天然方面提供的資料,該公司于2005年底出資8.64億元,獲得了三鹿43%的股權,這筆投資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爆發幾乎血本無歸。“我們損失了數億元。”一位恒天然的人士如此表示。

        但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局勢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陳連芳向記者表示,隨著消費者對國內奶粉的擔憂,進口奶粉的數量開始大增。2009年國內進口奶粉的數量增長了24.5%,而2010年這個數字甚至還漲到了30.4%。

        毫無疑問,恒天然成了國內進口奶粉數量激增的最大受益者。據陳連芳透露,目前國內90%的進口奶粉來自新西蘭,而這之中有95%的份額被恒天然占據。即恒天然約壟斷了國內約80%的進口奶粉份額。

        與此同時,中國市場對恒天然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據恒天然發給《每日經濟新聞》的資料顯示,由于近期業務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恒天然全球最大的市場,年增長率達兩位數。

        在兩年時間里,恒天然的遭遇堪稱“被以退為進”。投資三鹿奶粉使其在三聚氰胺事件之中遭遇巨虧,而隨著三聚氰胺事件導致國產奶粉進入低谷,公司又得以鞏固了在中國市場中的話語權。

        不過,對此恒天然持不同看法。“我們的奶粉在全球不存在賣不出去的情況,中國市場賣得多了,其他市場相對的銷售就比較少。”恒天然公關部的郝曉紅如此表示。

正重新規劃中國市場

        在三聚氰胺事件兩周年之后,恒天然正醞釀一次謹慎的  “再出發”。據了解,恒天然在河北唐山市的牧場建于2007年,公司曾寄希望于該牧場可以成為恒天然在中國的示范牧場,以證明在中國也能生產出新西蘭標準的牛奶。資料顯示,2009財年,恒天然唐山牧場產奶量達1700萬噸,預計今年產奶量將達2400萬噸。

        “同時,我們也在探索在中國開設加工廠的可能性,但目前階段并沒有明確的計劃。我們對一些投資合作持開放的態度。”恒天然方面表示。

        事實上,恒天然并不滿足于做國內奶粉的原料提供商,公司對附加值更高的奶粉業一直具有一定的野心。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恒天然曾在國內銷售其自有奶粉品牌安怡和安滿,上述兩品牌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曾一度停止在國內銷售,但恒天然于2009年又重新開始將其引進國內市場。

        “恒天然正在進行一些謹慎的嘗試。”陳連芳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未來并不排除恒天然使用國內牧場產的牛奶制造奶粉并進行銷售。”

        不過,這一次恒天然的進軍風格已經發生重大改變。“我們需要擁有完全的管理控制權。”恒天然方面表示,盡管對于合作持開放態度,但公司卻不希望再出現類似三鹿奶粉的情況。對于未來的合作者,恒天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盡管中國已經是公司在全球最大的市場,但恒天然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度似乎仍未“全情投入”——在恒天然中國區,這家世界奶業巨頭僅有一名公關負責人士,這對于動輒設立龐大的公關部門并聘請多家公關公司的中國乳品業界來說,幾乎是罕見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