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08-31 11:50:27
上周,正在籌劃可轉債融資的歌華有線(600037)將募集資金上限“主動”下調近2億至16億元。“又要開口'要錢’了!”用一位機構人士的看法,如果歌華有線這次在債券條款和票面利率的設置上不給予實質性優惠,恐怕難以令投資者接受。
中報低預期 政府補貼撐業績
歌華有線上半年實現營收9.75億元,同比增長43.59%,凈利潤1.42億元,同比下降1.49%。其中,當期計入非經常損益的政府補助為3841萬元。如果扣除這筆非經常損益,歌華有線中期凈利潤為大減19.08%。
中信證券(600030)昨日發布的研報稱,歌華有線的中期業績低于預期。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加2.96億元,主要為朝陽項目確認收入所致。如果剔除朝陽項目,公司收入增長僅5000萬元,而成本增長1.1億元。
04年融資項目全線虧損
其實,早在2004年5月,歌華有線就通過發行可轉債融資12.5億元。根據中報披露的最新進展看,此次募資投入的8大子項目投資收益全部為虧損,與當初預期的投資收益相差甚遠,可謂“顆粒無收”。其中投入資金最大的海淀區有線數字電子傳輸系統投資收益為-8.44%(預期收益率8.55%)。
對于承諾效益與實際效益的效果相去甚遠,歌華有線曾解釋稱,由于數字電視市場尚不完善,公司募投項目尚處于市場導入和培育期,項目所產生的效益相對滯后;而前次募集資金項目承諾效益是基于當時的政策環境預測得出的,但由于國家廣電總局對有線電視數字化采取了“整體轉換”的推廣方式,與公司當初設立募集說明書時的產業政策環境有所不同,電視節目價格和節目訂購率沒有達到預測的水平。上述種種原因導致實現效益遠低于承諾效益。
“投資者不免'投鼠忌器’!”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員向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不管什么原因,歌華有線投資項目全部虧損,在無一項目見到效益的情景下,公司又獅子大開口“要錢”,不免有損形象。
或許正是基于此,8月21日,歌華有線主動發布公告,將此次可轉債融資上限由18億元降低為16億元,原有投資項目總金額不變,差額部分由公司自籌資金補充。一位機構人士向記者表示,降低融資額的做法應該是出于監管部門的要求做出的,目的在于降低債權人的風險。不過這一說法未得到上市場公司證實。
| 【稿件聲明】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如需轉載或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官網://www.jzqfr.cn |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