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9棟房子半個億 城中村“拆”出“新富”后遺癥

2010-08-26 03:12:42

每經記者  郭榮村  發自廣州

    再過一個多星期,廣州新塘村大約2000個準百萬富翁、若干個千萬富翁就要集體誕生了。

        這個西靠廣州高唐軟件園,東臨廣州科學城、南接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城中村,因為即將到來的拆遷而沸騰起來。隨著新塘村整體改造開始簽約,78萬多平方米、2135戶將涉及此次拆遷。按照“拆一補一”的政策,這2000多戶村民個個都將至少身家百萬。

        一夜暴富,新塘村的村民們不是第一批,更不會是最后一批。因拆遷而改變的,將不僅僅是他們生活。

造富神話9棟房子半個億

        “這間連人都沒法住的房子,一拆就是幾十萬。”在新塘村附近務工多年的老黃用羨慕的口氣說道。他所指的房子是一棟靠路邊的低矮破舊房屋,墻壁斑駁、陰暗破敗。“人都沒法住的房子,按照拆遷補償方案,一下子就值80多萬元。”

        這次涉及拆遷的2135戶村民中,幾乎家家都有百余至上千平方米的房子,除了有“拆一補一”的補償外,超出的部分,還可以低價購買。似乎在一夜之間,新塘村村民的暴富已經不是神話。

        當地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這次拆遷造就的“首富”是一戶簡姓人家。“他家有9棟房子,加起來保守估計也有5000多平方米。回遷后,如果按物業市值算,最少也值5000多萬了。”

財富效應  真金白銀的刺激

        年過六旬的簡笑開老人從一個租客手中接過300塊錢,隨手揣進了口袋。這只是一間房子的月租。簡老漢有10多套房子,每個月能給他帶來3000多元的房租。“但這些房租大都給了銀行,房子是貸款建的,拆遷補償后就能過上舒服日子了。”說完,他輕輕地舒了口氣,窗戶的陽光打在他臉上,皺紋里嵌滿了紅潤。

        在談到即將擁有200多萬的感受時,30多歲的簡愛珍一臉燦爛的笑容。她擁有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在新塘村處于中下水平。她沒有固定工作,平時主要任務是照顧12歲孩子的起居和收房租。不過,這并不妨礙她的暢想。

        “有錢了要更好地培養孩子,讓他上大學。”在她眼中,自己還沒有計劃買輛私家車,但是生活在她周圍的很多村民,早已將此事提上日程。“不少人有買車的打算。我姐準備補償到位后,就去買臺奧迪。”

        事實上,不少人認為在補償下來后,應該“奢侈”一回。過上真正“富翁”的生活。然而,在天上掉餡餅般的巨大興奮中,也有不少人缺乏規劃,沖動消費,把一次次的揮霍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記者在新塘村的調查中,鮮有村民表示會用這筆錢進行商業投資,或者有相關的理財規劃。在大部分村民眼中,除了必然的消費之外,唯一的理財方式便是“把錢存起來,然后吃利息”。

        當然,盡管“新富”們看不清自己財富的未來方向,一些敏銳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為他們“籌劃”這一切。就在新塘村要被拆遷的消息傳出后,廣州的各家金融機構已經在暗地里展開了一場不動聲色的較量。

        “經常會有銀行的朋友拉我去他們那存款,說利息高些。”一位出租屋主告訴記者。她有近1000平方米的房子,眼看補償要到位,不少銀行都在拉攏她。“這些銀行表示只要存定期,就有豐厚禮品相送,天天給我打電話。”

        為了吸引新塘村上千個百萬富翁的存款,各大商業銀行不遺余力地使出各種絕招,攬儲大戰硝煙彌漫。“有的銀行存款就送禮品,有的銀行可以抽大獎,還有銀行送消費卡、送外出旅游等等。”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在五花八門的優惠活動中,大家反而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了。

        事實上,不僅僅是銀行這些金融機構,連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也蠢蠢欲動。

        雖然新塘村大部分村民并不會炒股、買基金,但并不妨礙證券和基金公司將這批  “新富”列為重要的“潛在客戶”。一家基金公司管理層就表示:“我們將適時推出一些培訓活動和理財講座,爭取吸引他們來開戶。”在他看來,村民們不懂理財投資都可以培訓,如此多的潛在實力客戶不能錯過,事實上也有不少村民對投資還是感興趣的。“哪怕幾十戶村民中有一個人來開戶,就算成功。”

        不過大多數村民對這些投資并無太大興趣。“我有錢也不會去炒股、買基金,那是年輕人的事。還是買地皮建房更劃算。”簡愛珍說。

造富之后  坐吃山空的憂思

        事實上,習慣了一直靠房租和紅利過日子的村民們,既少有人懂得理財方式,也沒有實業投資的能力。一旦在收入與支持出現巨大反差的時候,或許隱憂已經悄然出現。

        當簡愛珍談完自己的200萬暢想之后,隨即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我又沒有工作,原來就是收收房租,拆遷以后真不知道能干什么。”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是說道。

        事實本如此。有分析人士認為,拆遷暴富只是一種“紙上富裕”,看似得到一筆巨額補償款,但最終大部分都是通過房子的市值來衡量的。如果在附近購買一套像樣的新房,所謂百萬富翁的身份會立刻“蒸發”。

        更重要的是,這種“暴富”是以村民失去賴以生存的房租為代價的。“村里的年輕人都在工作,但中老年人很少有人出去工作。”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有本地戶口的人每年都可以通過股份分紅和房租維持生活。這些人和簡愛珍一樣,平時照顧小孩,“打打麻將、看看電視,日子比較清閑”。

        “拆遷暴發戶中普遍存在攀比和揮霍消費的傾向,而這個群體無論是知識還是技能,都有待提高。如果盲目消費又缺乏生存技能,返貧的可能性很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心理咨詢師向記者表示,失去穩定收入來源,缺乏社會競爭力,加之暴發戶的揮霍心理,如果不給這個群體以合理引導,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不遠處,一家雜貨店把大半東西擺在了馬路邊,“全場半價”的毛筆字伴著勁爆的音樂,空氣有一種燥熱的粘稠感。一個星期之后,這里就是另一副模樣了。幾年或者十年之后,這群一夜暴富起來的人們又將是什么模樣?沒有人說得清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