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精選

每經網首頁 > 商業精選 > 正文

商業間諜案頻發 工業園區成“泄密”重災區

2010-08-24 02:15:57

每經記者  夏冰  通訊員  孟萍發自上海

        “力拓間諜門”剛沉寂一陣子,在浙江紹興的民營企業圈中,商業秘密泄露已成一塊“心病”。

        “近年來,紹興商業秘密犯罪案件在數量上呈現出逐年上升勢頭。以浙江上虞市杭州灣工業園區(以下簡稱杭州灣工業園區)為例,僅園區內就有近60%企業的商業秘密被泄露或遭他人盜用,給企業帶來了無可估量的損失。”近日,《每日經濟新聞》從杭州灣工業園區新區工商所獲悉,該所經過近期的一個調研得出上述結論。

        觸目驚心的商業信息泄密事件,給眾多不重視商業機密保護的企業們著實地上了一課。商業安全警鐘拉響在中國企業上空。

商業泄密  企業很受傷

        今年第二季度,杭州灣工業園區新區工商所對區內132家企業的商業秘密保護工作做了一番調查,并抽取了其中30家典型企業進行了走訪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僅園區內部就有近60%的企業獨有的化工配方、核心技術、經營信息、工業流程等商業秘密被無端泄露或遭他人盜用,且大多成為了懸案。商業秘密泄露已成為當地企業發展的最大隱憂。

        “被‘間諜’出賣公司商業秘密的事,我們公司就曾遭遇過兩次。一次是同行企業派出‘臥底’潛伏在我們公司兩三年,當對方完成任務瀟灑地離開時,我們才發現技術被偷了。有誰會料到在我身邊工作了兩三年的企業高管,竟然偽裝得這么好,千方百計地竊取我們的商業秘密,真是防不勝防。”當浙江奧復托化工公司總經理王晢金回想起這一幕時,不禁覺得后怕。

        除遭“潛伏間諜”“暗算”外,更有一些高管受利益驅使而在離職后向同行競爭對手出賣公司的核心機密。王晢金告訴記者,他們公司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曾在幾年前自主研發出吡啶氯化農藥工藝。作為全國僅有的該產品的生產銷售企業,該產品市場潛力巨大且供不應求。后來由于一位高管的跳槽,導致二氯吡啶酸的生產流程外泄,一家同行企業使用了同種配方及生產流程搶上了新項目,并用低價策略擠入吡啶氯化市場,致使產品價格一直下跌,公司也不得不改變經營策略,放棄這一產品市場,損失不可估量。

        氣憤不已的王晢金無奈之下只好向公安機關報了案,尋求司法途徑解決。由于這位高管售出的商業秘密屬生產流程中的一個工藝環節,被王晢金發現泄密后,此案還未構成涉案金額,且是跨省跨地域的案件,加之對手用此工藝偷梁換柱了一番,王晢金拿不出具體指證的證據,因而造成案件處理上存有一定的追訴困難。

        “現在這個案子公安機關在處理,我會爭取對他們進行刑事上的追訴。如果刑事(追訴)不成,我也要追訴他民事上的賠償和追責,因為這樣的事情真的讓我們企業‘很受傷’,不光是員工流失方面的損失,現在弄得我們很多產品都不敢加快研發速度了。”王晢金說。

五花八門的“潛伏”

        新區工商所的調查結果顯示,竊取商業秘密的手段多種多樣,最為典型的是跳槽手段。此外,還有企業派出“臥底”安插在競爭對手企業內,進而挖取重大商業機密。而角色扮演(多扮演調研人員等)、黑客、兼職或做實習生、花錢收買人等手段也常被用于商業秘密竊取過程中。

        調查結果還顯示,100%的企業認為人員流動、商業秘密保護和扶持力度不夠是導致泄密事件不斷發生的主要原因,缺乏保護商業秘密方面的人才和對商業秘密保護不夠重視也是原因之一。

        工商執法人員調查發現,在不少民營企業里,樣品室可以隨意拍照攝像、實驗室技術資料未標明“秘密”或者“受控”等字樣、車間原料與產品出入登記流于形式、門禁檢查不嚴等情況比比皆是。

        該調研結果還顯示,解決商業秘密糾紛的途徑,有90%企業認為向工商舉報、申請仲裁或訴訟是最佳選擇,少數則選擇通過雙方協商解決。

        “被調研的這些企業雖然有部分在勞動合同中設置了保密協議,部分也簽訂了專門的保密合同和競業限制協議,但這些合同協議大多太過籠統且存在著諸多問題,導致無法提供相應的證據以證明其為商業秘密,不能作為起訴證據,同樣也不能構成工商部門行政處罰的要件,導致企業在發生商業秘密糾紛的時候大多由于缺乏證據最后不了了之,給部分不法經營者以漏洞可鉆,同時也給行政保護工作帶來了難題。”王唯洪表示。

        數據顯示,大約有80%的企業發生過數據泄露事件,而這些泄密事件中,絕大部分是內部泄密。幾年前,病毒和黑客是企業安全的最大威脅,如今數據信息的丟失和被竊已成為企業面臨的最大安全威脅。

        一位曾經在數據調研分析公司工作過的小孟向  《每日經濟新聞》談起他曾在老板的“指示”下親身經歷過的幾次“潛伏”事件。

        “這類數據公司大都接受外資公司的委托,公司為賺取豐厚的‘調研費’,都會想盡一切辦法。我第一次接受任務是去調研空調行業數據,當時被扮演成實習生。方法很簡單,我在大學里找了個教授給我寫了封推薦信,然后應聘去那家空調企業實習。一個禮拜結束后,我就走人了。當然,這種情況是項目不緊急的時候。”小孟向記者透露。

        在小孟看來,要想獲取商業秘密,還是有很多種手法的,專業的還可分為緊急和非緊急項目。“遇上項目緊急的時候,比如一家外資公司,要和中國的某個公司談合作,就需要很清楚地知道對方公司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就會委托我們數據調查公司去查。緊急的項目只給3天左右的期限,這時候就要直接去對方公司收買人了。請吃飯、送錢,5000元沒有搞不定的數據。”

潛伏與反潛伏的暗戰

科技企業的商業秘密關乎企業生死存亡,是企業的生命線。因此在泄密與護密之間,永遠存在著一場力量抗衡,商業世界的戰爭有時甚至是一場潛伏與反潛伏的“暗戰”。

        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作為竊取商業秘密犯罪高發區的杭州灣工業園區,當前在當地工商部門幫助下,園區內已有10多家試點企業組建了商業秘密保護機構,部分醫藥、染料企業對自身的成品配方、客戶名單等商業秘密都采取了相應的保密措施,并與一些掌握商業秘密的人員簽訂了單獨的員工保密合同,員工同業限制合同等。

        除此之外,王唯洪透露,當地工商部門還將有針對性地對企業進行進一步保護,比如在企業內建立“護密維權”聯絡點,為企業做商業秘密的風險評估,制定《企業泄密風險評估報告書》,并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提出個性化意見建議,最后將《報告書》發放給企業,以便企業對癥下藥護密。

律師觀點

防范商業泄密重在企業內控

每經記者  夏冰  發自上海

        針對企業商業秘密泄露的情況,上海富石律師事務所曾智紅律師從法律角度向企業提出了一些建議。

        曾智紅表示,我國對商業秘密保護適用的法律法規較多,諸如《反不正當競爭法》、《合同法》、《公司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以及今年國務院國資委出臺的《中央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暫行規定》,這些都可對商業秘密進行規范和保護。如果侵犯商業秘密的犯罪屬實,那就是觸犯我國《刑法》第219條規定的侵犯商業秘密罪。

        首先,企業要先定義自己公司哪些內容是屬于商業機密;其次要與核心的技術、銷售、采購等員工在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哪些是公司的商業秘密,雙方嚴格簽訂保密協議,專業地進行約定;第三,對于公司的高管或有可能知悉公司重大商業秘密的人員約定競業禁止協議,有可能的話還要完善對離職員工的動向追蹤制度;第四,對于侵犯公司商業秘密的人,公司要及時采取法律手段來自我保護,在這過程中注意要多搜集證據,以便界時舉證。

        “對于科技含量高的公司,建議把公司的一些核心商業秘密分散至各個部門、不同的人來進行管理,讓不同的人掌握技術配方,這樣比較有利于公司防止技術泄密的事件發生。”曾智紅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